消費金融公司“創業”進行時

2013-05-20 14:02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林天泉

  從2009年試點啟動以來,消費金融公司似乎一直“游離”于公眾視野之外。日前,一則“監管層或已決定不再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範圍”的消息讓消費金融公司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

  試點之初,消費金融公司有著“促進國內消費、豐富金融機構類型以及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美好願望,但“不擴大試點”似乎表明,現實情況與當初的構想存在差距。

  事實上,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經過3年的發展,年輕的消費金融公司可以説是初長成,但仍在“艱苦創業中”。如何在國內市場落地生根,構建起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成熟的消費金融模式,正是這些消費金融行業先行者們當前仍需努力探索的。

  仍需培育的市場

  “由於大學期間有一筆助學貸款産生過逾期,所以銀行的個貸以及信用卡很難申請。”在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的營業廳裏,客戶張先生向記者説:“後來聽説消費金融公司可以辦理貸款就過來試一下。”

  其實,像張先生這樣由於特殊情況很難在銀行獲得所需金融服務的中低收入者,正是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客戶群,而監管層也希望其能填補銀行傳統個貸、信用卡業務和小貸公司等的空白區域。

  位於上海的另外一家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就把目標客戶歸結為“小新”和“大新”。即處於大學畢業初期、初入職場需要用錢的社會新人和工作若干年、處於結婚生子階段又有資金需求的“新人”們。同樣,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主要客戶群是傳統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金融服務滿足不了的消費群體,該公司客戶中,中低收入消費者佔到了75%,25~35歲的年輕人佔比達到了80%。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試運作3年有餘,消費金融公司對自己的目標客戶群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但對不喜歡“寅吃卯糧”提前消費的中國消費者來説,大多數人對這一機構的了解依然有限。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成立3年,客戶數量累計也僅7萬戶。

  “這個市場是個仍需要培育的市場。”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産品與渠道拓展部副總經理靳立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去年年底舉辦的“2012消費金融論壇”上,一位業內專家就曾表示,消費金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還是要上規模,“因為沒有規模,它盈利的模式很難實現”。

  靳立新認為,就這4家消費金融公司現階段的市場而言,不管是根植于北京市場,還是天津市場,都還有拓展空間。“北銀消費從第一年2000萬元的規模到現在,每年都是呈幾何性在增長,這説明這個市場還很大,單單北京市場就仍需要深深地去挖掘。”靳立新説。

  探索適合自身的模式

  面對仍處在培育階段的市場,在缺乏可供複製的既有模式情況下,4家消費金融公司都在探索創新適合自身和國情的經營模式。

  “2010年公司成立的時候,我們對於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了解非常少,所以第一年整個規模只做了2000萬元。3年來,在産品設計、流程設計上我們緊貼市場,面向中低收入老百姓,跟他們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的消費,我們都儘量通過産品來滿足他們的融資需求。”靳立新説。

  在産品多樣化方面,北銀消費開發了包括用於購買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輕鬆付”,為教師設計專屬消費貸款的“明師貸”,向已簽署三方協議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發放“助業貸”等。去年,北銀消費金融公司還推出了國內首款針對農民客戶信用消費貸款——“惠農貸”。

  中銀消費的産品模式跟北銀消費最為接近,包括直營為主的新易貸信用産品和與商戶聯營為主的“新易貸商戶專享貸”。而外資身份的捷信消費則借鑒了母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現成經驗,主打POS貸款,類似于其他兩家的涵蓋教育、裝修、旅遊等領域的商戶消費貸款。

  經過3年多的探索,消費金融公司在各自的經營模式下都有所收穫。數據顯示,目前北銀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已突破26億元,累計放款突破37億元。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到去年底的貸款餘額也超19億元,稅前利潤較上年增長200%,核心運營能力指標提升了5倍,經營效益兩倍增長。而探索中的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剛剛露出一角,據記者了解,目前4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都已經實現盈利。

  不過,目前被普遍採用的商戶合作模式也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營運成本。

  北京北三環馬甸橋附近的一家大型家電賣場,是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網站公佈的合作商戶。在這家賣場,記者並沒有看到關於消費貸款的明顯標識,一名賣場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對消費金融公司不是很了解。

  在該賣場服務台的一角,記者發現了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的櫃檯,櫃檯上只有一張普通列印紙大小的“分期付款”的業務介紹,但鮮有人問津,據了解,這裡的駐店人員已經撤走幾個月了。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業務的發展,考慮到駐店銷售的成本,現在只是客流比較多的幾家商戶有駐店人員,其他都改為商戶代理模式了。

  事實上,按照消費金融公司的規劃,商戶與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應該是雙贏的,但“像電器賣場這種商戶,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對消費金融的了解也會參差不齊。消費金融公司在與商戶未來的合作中還要在宣傳和培訓上多做工作。”某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對記者坦言。但對剛剛實現盈利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宣傳和培訓費用依然是筆不小的負擔。

  成長的煩惱

  其實,作為一個剛誕生3年多的新生事物,消費金融公司還面臨其他一連串“成長的煩惱”。

  據記者了解,相比于高額的成本,更為重要的是消費理念的轉變依然是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一大束縛。事實上,雖然審批快捷、無抵押、無擔保的特性看起來很誘人,但透支消費的本質仍在挑戰國人的傳統消費觀念。客戶對消費金融行業、消費金融産品和新增的融資渠道都缺少認識,國內商戶接受消費金融業務的意識與外資或合資的商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此之外,整體的社會信用水準較低是其面臨的又一困擾。一消費金融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的徵信環境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很多信用評估資訊在國內難以取得,這是目前消費金融公司遇到的最大障礙。

  靳立新表示,有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尚未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識,消費金融公司為此做了大量宣傳來進行培育。在他看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管是老百姓的消費理念,還是市場制度的完善,信用環境的培育,方方面面我們覺得都需要對消費金融公司有一個支援。”靳立新認為。

  “想達到西方國家的成熟度,至少還需要30年。”靳立新對記者説,相比開拓市場,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發展模式是目前的首要問題。“如果發展模式不成熟,即使開拓更大的市場,也很難滿足中低收入老百姓的金融需求。”(杜金@)

  標簽:靳立新商戶金融公司賣場消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