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或成未來政策重心

2013-04-19 09: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在主要經濟體貨幣競爭性貶值風險加大,國內政策對增長減速的容忍度增加的雙重背景下,外匯制度的改革或將成為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專家認為,年內的政策看點在於,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以及加快資本項目開放。這三點也是推進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必要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在華盛頓表示,中國高度關注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的可能性及負面影響。他同時表示,從市場形勢來看,目前適合考慮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易綱説,中國一直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方向是明確的,未來幾年也將進一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

  易綱在美同時表示,如果某些貨幣大幅貶值,引起其他國家的競爭性貶值,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二十國集團都不願看到的。他強調“陷入競爭性貶值沒有贏家”。

  自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推出多輪量化寬鬆政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引導本國幣值走軟。特別是近期日本央行出臺的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日元大幅貶值,引發了市場對主要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擔憂。

  但即便在全球貨幣戰爭的風險之下,中國政府也並沒有在外匯制度改革方面止步。易綱推進外匯制度改革的這一表態也符合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圖。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這一重要會議部署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積極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

  “在政策上,本屆政府更為注重機制和改革。”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在外匯領域。魯政委表示,對於年內的貨幣政策,我們認為不會調整利率和準備金率,但預計將在8月之前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可能擴大到2.5%,讓人民幣變得更富有彈性。“人民幣資本項下開放會走得更快,以便為2015年人民幣最終能夠進入SD R籃子創造條件。”他説。

  根據央行目前的規定,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的日浮動幅度為1%。但是,這一日交易價格區間的限制並沒能有效控制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在最近一個階段,由於歐美日各國持續大規模地量化寬鬆導致本幣貶值,歐洲市場風險事件頻頻爆發,資本回流國內的趨勢明顯,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自年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經上漲了0.8%。  

  但是,這一漲幅也未能平息歐美等國家在匯率問題上對中國的責難,他們指責中國人為地將人民幣匯率壓在低位以保護出口優勢。中方則強調,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已大幅升值,匯率離均衡點已經很近。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已升值約32%,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超過36%。

  不過,有專家認為,匯率問題不在於波幅,更多地在於形成機制。“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者都是銀行,一些有需求的企業和機構不能參與,所以不能充分反映所有供需的要求,不是均衡的市場。外匯市場需要進一步開放。”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陳炳才説。

  陳炳才表示,匯率市場要解決的問題是長期的單向預期,這一問題靠擴大波幅不一定能解決“目前看是人民幣中間價的定價機制有問題,往往前一天市場漲到漲停點,第二天中間價就開在了跌停點。”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認為,從過去一年多的情況來看,匯率管理方式需要調整,而且現在是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如果中間價順應盤中交易價進行調整,達到6 .2左右,目前中間價穩、交易價升的狀況就可能不復存在。這一過程持續的時間,取決於管理者的意願和匯率管理目標重心的修正。

  有專家認為,中長期看,隨著中國貿易的逐漸平衡,中國出口産品結構的升級,幣值對貿易優勢的貢獻度在逐步降低。同時,經過匯改以來的穩步升值,人民幣幣值正在逐步向均衡匯率靠攏。這一階段正是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較好時間窗口。

  在短期的市場層面,去年底以來國際收支的改善,也支援中國主動調整外匯制度。外匯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銀行代客結匯1522億美元,售匯1076億美元,結售匯順差446億美元,較前一月的322億美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自今年1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創下歷史最大順差926億美元以來,代客結售匯順差一直處在高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