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扎堆”上調信用卡分期利率

2013-04-01 10:49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范樂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就在消費者開始享受銀行刷卡手續費下調的紅利之時,卻不曉得部分銀行悄然提高了信用卡分期手續費。

  時針回轉到一個月前。2月25日,發改委正式宣佈各銀行執行新的刷卡利率,意在減輕商戶刷卡負擔,從而惠及普通消費者。然而,看似“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遠沒那麼簡單,調高信用卡分期付款利率便是“背後的一刀”。

  例如,根據某商業銀行新的費率表,持卡人1萬元分9期還款手續費需要多付90元。

  記者對杭城多家中資銀行進行調查後發現,個別銀行12期費率已超過1年期商業貸款利率。工行的分期手續費最為便宜,與費用較高的銀行相比,1萬元分12期付款手續費相差了400多元。

  銀行“扎堆”上調手續費率

  家住九堡的羅先生最近在裝修新房,正打算購置一批家電。“我的信用卡額度為2萬元,我打算分9期還款,這樣每月支付額度只要2000多元,還款壓力也不大。”

  然而,等羅先生去光大銀行營業廳辦理業務時,他被告知所持的信用卡在4月1日後將上調帳單分期的手續費率。“9期原本只要交5.5%的手續費,今後要變為6.4%,這筆消費所要承擔的手續費為1280元,多交180元。”羅先生覺得很是鬱悶。

  記者從光大銀行官網上看到,該行確實發佈公告稱,從今年4月1日起調整“IN時貸”帳單分期業務的期數和費率,3期2.5%的手續費上調至2.6%,6期3.8%的費率上調至4.6%,9期原本交5.5%的手續費提高至6.4%,多個期限的費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浮。

  實際上,光大銀行並不是今年第一家調整費率的銀行。2月15日,興業銀行就宣佈上調信用卡分期費率。調整之後3期、6期、12期、18期、24期、36期的費率分別為2.40%,3.90%,7.80%,11.70%,15.60%, 23.40%。

  而上海銀行在今年1月1日,也調整了其“隨心分”分期付款業務手續費。

  建行反其道而行之逆市下調

  就在股份制銀行為了保證中間業務增速,紛紛上調信用卡分期業務手續費率的時候,建行卻反其道而行,逆勢下調分期手續費率。

  上周,建設銀行在其官網發佈公告稱,將於2013年5月8日起調整帳單分期業務手續費的收費方式和標準。把帳單分期業務手續費由目前的“一次性收費”變更為“分期收費”,調整後的每期手續費=分期總金額每期手續費率。

  根據現行費率標準和近期的優惠措施,建設銀行分期手續費率為3期2.34%、6期3.78%、12期6.48%、18期9.9%、24期13.5%。而5月8日的新規實際上下調了3期、18期、24期的分期費率,下調幅度分別為0.35%、0.20%、0.12%。

  不同銀行費率差異很明顯

  慶春路上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國內金融市場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費率,一直以來都沒有統一標準,而由各銀行自行規定,因此不同銀行分期付款的手續費並不相同,差異比較大。

  記者了解到,目前銀行帳單分期業務手續費收費方式分為“一次性收費”和“分期收費”。為方便比較,記者將收費方式統一折算成“一次性收費”。

  例如,在信用卡手續費中,以單筆消費1萬元,分3期來計算,工行1.65%的手續費最低,費用為165元,而招行的手續費最高,為270元,差價105元。若分12期來計算,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等國有銀行的手續費費率均為7.20%,費用為720元,而費用較高的浦發銀行要8.88%,費用為888元,差價168元。

  銀行意在尋覓新的增長點

  銀行為何會在此時頻頻取消優惠,而上調服務項目收費?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銀行之所以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2月25日起刷卡手續費下調,勢必對銀行的手續費收入造成影響。“這麼多銀行這個時候增加收費項目,完全可能跟變相增加收入彌補損失有關。”

  某國有銀行卡部負責人稱,部分銀行上調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可以理解為一種增加信用卡盈利的方式,或是緊縮信用卡信貸資金的信號。“在息差收窄、銀行盈利空間被壓縮的背景下,中間業務將成為各家銀行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體現。收費項目被限制、刷卡手續費下調等,都對銀行形成一定衝擊。分期付款手續費的上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用卡的盈利,可以看做是行業的一些突破。”

  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中小銀行的生存壓力更加直接,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費率上調首先由上海銀行、興業銀行等開始,中小銀行整體分期費率也普遍高於四大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