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金改”期待更多鬆綁 讓民資成主融資渠道

2013-03-13 13:14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范樂

  去年3月28日,國務院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批准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並確定了規範發展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等12項主要任務。

  轉眼,溫州“金改”將滿一年。今年,是溫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金改”突破之年,而突破的關鍵,在於更多的政策扶持。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州的代表們將許多“金改”建議帶到了北京。

  “金改”實踐者顧慮重重

  作為溫州“金改”的實踐者,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對“金改”目前遇到的瓶頸有著切身體會。

  華峰集團是溫州“金改”的一個標桿。集團目前擁有兩家自主上市公司、三家特色金融公司、四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它旗下的小額貸款公司,總資産全國數一數二,另外還有一家成立不久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

  尤小平説,華峰小貸公司一度是溫州小貸公司轉村鎮銀行的首選,但直到如今,也沒有進一步上報轉制申請。

  “我想等配套政策完善。”尤小平説,溫州人都有金融夢,當初成立小貸公司,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衝著能夠轉村鎮銀行,但他止步了。他解釋説,既然是金融機構,接受銀監會監管是必要的,但是按照銀行的經營模式來發展村鎮銀行,能否發展成功,還需要觀察。同時,溫州金改的核心其實還是利率市場化,但這點很難。如果轉制為村鎮銀行,在利率沒有市場化的背景下,老百姓肯定選擇更為安全的國有、商業銀行。

  在小貸公司前景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去年8月,尤小平又牽頭成立了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然而,一段時間實踐下來,尤小平覺得資金管理公司就是“四不像”——不像銀行、不像信託、不像投行、不像基金。如今,資金管理公司已經募集了1個億的民間資金,但到底怎麼去投放,尤小平仍然有諸多顧慮。

  需要來自頂層的設計

  和參與“金改”的企業一樣,溫州當地政府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長陳金彪説,過去一年裏,溫州“金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比如説,地方金融組織體系,我們構建地方的村鎮銀行,包括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資本管理公司等等;區域資本市場體系,我們建立了産權交易中心,建立了民間資本借貸服務中心,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關於監管體系,我們成立了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仲裁庭、金融法庭,服務上還發佈了溫州指數。”

  但陳金彪也承認,在“金改”道路上碰到一些障礙。比如法律體系上還有空缺。怎樣的民間融資才算合法,需要法律體系保證。另外,“金改”過程需要一大批法律、會計、徵信等仲介機構支撐,仲介機構培育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不到1年時間,要完全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是不可能的。目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主要還是靠國有、商業銀行,民間資本作為輔助渠道,但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讓民間資本成為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陳金彪説,“金改”需要自下而上的創新,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現在民間的創新熱情很高,但有些領域是紅線,比如,村鎮銀行的發起,這個需要頂層設計來制定門檻準入制。

  “金融改革並非包治百病,許多措施不可能立竿見影,“但今年的金融改革依然存在較大的突破空間,許多領域將獲得更多的鬆綁。”陳金彪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