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發債積極性大幅提高

2013-03-13 10: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多位來自民營企業的代表委員表示,通過銀行間市場發債,民營企業嘗到了融資成本低、效率高的“甜頭”。

  今年前兩月以來,非金融企業更加活躍地參與直接融資。來自交易商協會的數據顯示,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和存量均增長顯著。其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由去年同期的2197.8億元增長至3643.7億元,增幅達66%。截至2月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達到4.4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的規模增長近50%。

  2012年,當年通過交易商協會註冊發行的債券達到2.6萬億元,相當於同期新增人民幣貸款的31.4%,是企業從股票市場融資總量的8倍多。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平臺。民營企業參與債券融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2012年,有359家民營企業通過協會註冊發行債券,比2011年增加近70%;民營企業2012年僅前8個月的發行額就超過2011年全年,2012年全年募集資金1855億元。

  發債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袁利群表示,中小企業在前期成長過程中比較依賴銀行貸款,但單一的融資渠道不利於企業健康成長。

  美的集團從短期融資券開始試水債券融資,後來企業發展提出了中長期資金的需求,又發行了三年期的中期票據。企業還關注到銀行間市場又推出超短融等創新産品,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在淡、旺季的變化中進行流動資金的補充。

  “發行債券,我提交了材料之後,就知道什麼時候能發行。這是發債和股票融資相比的一大突出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巨力集團董事長楊建忠表示。

  他表示:“銀行間債券市場,剛開始對我們來説也是個新詞。近年來,我們對資本市場進行了廣泛的學習和了解,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開展債券融資。經過實踐後,發現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有很多好處。比如融資成本比較低,為企業節約了財務成本;沒有繁瑣的手續,降低了企業融資難度;融資過程可以定期得到反饋,速度也很快,為需要融資的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每次開會,許多代表、委員都在呼籲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要理解銀行的商業化行為,因為銀行有自己的一些戰略性思考,也要考慮資金安全,所以融資方面民營企業優勢少一些。另一方面,民營企業也要練內功,形成自己的創新能力,把企業做實,提升企業的信用,這樣更容易獲得融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