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推動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IPO

2013-03-07 14:48     來源:深圳新聞網     編輯:范樂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廣東省金融辦、廣東證監局《關於發展利用期貨市場推動廣東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建設期貨市場,推動廣東實體經濟的發展,並擬推動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IPO。

  《意見》提出“三個一批”,即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期貨仲介機構,培養一批熟悉期貨和現貨業務的專業型人才,發展一批能熟練運用期貨、期權等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實體企業。同時加強與境內外期貨交易所合作,建設完善的物流、倉儲、資訊、現貨報價等期貨配套服務市場。

  截至2012年年底,廣東省共有期貨公司24家,約佔全國的14.9%;有期貨營業部135家,約佔全國的10.2%;2012年全省期貨市場成交額達58.84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7.2%,居全國第二位。但廣東期貨市場規模與其經濟實體地位仍不相稱。

  發展建設期貨市場,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意見》表示要加大對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政策支援。人民銀行、銀監部門要認真研究制訂政策措施,對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並符合信貸條件的企業加大授信支援力度,給予更優惠的授信條件,支援企業發展。積極支援銀行機構,特別是省內法人銀行機構開展標準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在嚴格資金監控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增加套期保值企業標準倉單質押融資額度。

  在擴大期貨機構的融資渠道方面,《意見》給出方案,包括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民間資本、收購兼併、推動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IPO,以及落實國家稅收減免政策等優惠措施。此外,利用CEPA機制爭取期貨創新合作先行先試,大力推動粵港澳跨境互設期貨分支機構,積極引入香港金融機構參股省內期貨公司等。《意見》還提出,推動廣東省內期貨公司申請境外期貨經紀業務資格,支援廣東省內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等。

  廣東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産銷地,一直在探索爭取區域性大宗商品現貨定價權。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市從2006年就開始啟動恢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工作,廣州市金融辦和香港商品交易所就在南沙新區合作共建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合作模式和合作思路。據了解,廣州市2013年金融工作重點已經印發,“爭取恢復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被列入。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在《在南沙新區建設期貨交易所的建議》提案中建議,通過“粵府、港所、國企”三方聯合建設有限股份公司制的國際性期貨交易所,廣東省政府作為發起控股方,佔34%股權;邀約香港交易所參股33%,參與制度建設和經營管理;其餘33%股權按進口大宗商品量的比例,分配給國企、上市公司和十大期貨經紀公司,吸收國內各大買家為期貨交易所的股東,聯合起來降低大宗商品進口價格。

  另據悉,佛山市也在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援,試圖設立廣東期貨場外交易市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