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稱IPO重啟沒有明確時間表 最早將在兩會後

2013-02-16 13:31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王偉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農曆蛇年春節假期今天(16日)正式結束,年前紅紅火火賺了一把的股民們又要開始翻翻網際網路,看看消息,準備著新一年的炒股征途。而回看過去一年,龍尾股市重拾信心,IPO也就是企業公開募股的暫停是一劑強心針。

  然而,IPO始終是股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龍去蛇來,該來的IPO始終會來。儘管管理層從沒有明確表態過,不過IPO的確從去年的10月之後就“銷聲匿跡”直到今天。不過,IPO是股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不可能一直暫停。按照證監會對擬上市企業財務核查的時間節點,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將在3月31日前報送自查報告。於是更多機構人士認為,至少在兩會結束前,IPO重啟還不會來“敲門”。

  海通證券行銷經理黃飛:IPO的重啟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預計最快的話有可能會在兩會以後。

  回顧龍年股市,整個年中行情跌跌不休,IPO擴容卻熱鬧上演,排隊的企業超過800家,市場難以承受之重顯然也壓得股市喘不過氣。不過,自去年10月下旬浙江世寶新股發行以來,IPO悄然暫停,而且一停就是3個多月。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監管層有意“出招”來穩定市場,也使得龍年年尾滬深兩市的大反彈有了“牛市到來”些許端倪。當股市節節高升,股民熱情逐漸高漲的時候,更多的小散戶們對於IPO重啟的時間節點也比從前樂觀得多:

  股民:估計股市漲到三千點,可能管理層才會考慮IPO重啟,在2013年的下半年有可能會漲到三千點以上。

  股民:最好下半年,我估計現在是拉的股市才剛開始,有點走強,不能一下子又把它壓下去,越晚越好,對股市有好處。

  不過股民們的熱情是一回事,股市卻自有其規律。在業內人士看來,管理層推出種種舉措的目的,都是為重啟IPO清障。古語有雲“成也蕭何敗蕭何”,現實情況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承認,IPO一旦重啟,必定會對市場産生不小的心理壓力:

  股民:一點不錯,那是到頭了。按説説今年比去年要好些,一上新股那就不行了。

  機構們、散戶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於IPO重啟這件事,大家顯然是滿腹“又愛又恨”的糾結心理。不過正像大家公認的,或早或晚,IPO終究會來。只是這次,它會怎樣邁出重啟第一步?它的腳步一走起來,又會不會像去年的“浙江世寶”那樣,重新引發“爆炒”、“天價”等等的紛爭呢?

  IPO重啟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春節前,一則IPO重啟的謠傳就讓當日股市大跌,可見即便是在股市紅火熱鬧的時候,這種心理影響也相當明顯。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的衝擊過後,IPO與市場的漲跌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

  業內人士:客觀上,IPO重啟不會改變基於經濟復蘇導致對股市向好的大邏輯。

  當然,即便市場不會因此走上大幅下探之路,但新股發行存在的問題卻是難以回避的。去年10月,截至目前的最後一隻新股“浙江世寶”上市,開盤漲幅超過500%,創下2007年以來新股上市當日漲幅的新高;上市首日大漲626%,創兩市2000年來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新高。人們説,新股的長時間停發導致了炒新需求的畸形發展,成為了滬深股市的新課題。如今A股已經有3個多月沒有新股了,一旦市場再度開閘,又會有怎樣的“爆炒”出現呢?一些資深的老股民已經可以想見:

  股民:作為一個老股民都喜歡去炒新股,因為新股畢竟是一個稀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熊市不再延續的話,IPO的重啟,新股還是值得普通投資者重點關注的。

  毫無疑問,要想新股不被爆炒,終究還是需要縝密的制度安排的。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IPO重啟的前提條件。而作為股市主力機構之一的券商,對於新股的“三高”、“爆炒”等認識則更直接。海通證券行銷經理黃飛認為,要想新股不再度走上老路,有四件事必須得做:

  黃飛:第一要從抑制過度投機入手,同時做好投資者的教育和風險接受工作,同時要對過度炒作新股所導致的跟風不良現象,根據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第二要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促進發行人還有投資主體以及仲介機構各盡其責,第三要加大引入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做好引導長期資金,對於平衡風險和收益滿足基礎性的配置需求,第四要加大監管層對於待發企業的資訊披露,增強市場的透明度。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