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應稱股權交易仍正常進行

2013-01-09 09:50     來源:新京報     編輯:范樂

  被爆國開行叫停正大收購平安股權440億港元貸款,中國平安稱未收到交易異動消息

  新京報訊 (記者張軼驍)中國平安12億H股股權轉讓一事昨日再起波瀾。有媒體報道稱,國家開發銀行叫停了正大收購平安股權440億港元貸款。受此消息影響,中國平安A+H股股價昨日雙雙大跌。針對此事,昨日中國平安向本報記者回應稱,股權交易目前仍在正常進行,未從任何渠道收到交易異動的消息。

  “明天係”傳言迫使貸款叫停

  昨日,財新傳媒報道稱,國開行已于2012年12月中旬,以風險提示的方式,叫停了對正大集團收購平安股權440億港元的貸款。

  上述報道稱,國開行是在了解到此項交易有肖建華掌握的“明天係”不明資金進入後,果斷叫停這筆鉅額貸款的。按該行內部程式,國開行就貸款發出了風險提示,並已知會中國保監會。

  根據平安大股東匯豐控股發佈的公告,匯豐控股將以每股59港元的價格,向正大集團出售所持全部12.32億股中國平安的H股股權,交易總額為727.36億港元。12月7日,平安宣佈第一步152億港元的現金交易已然完成。根據公告,第二步交易將由現金加國開行的貸款完成,所涉資金總額為575.36億港元。

  但隨後不久就爆出152億港元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明天係”掌門肖建華領銜的中國內地投資者。

  平安和正大集團均發表公告予以否認並稱,四家買方公司為正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並且股權收購項目以正大集團股東或其控制的企業的合法資金購買。肖建華也發表聲明稱未參與上述業務。

  平安稱交易正常進行

  中國平安新聞發言人盛瑞生[微博]昨日表示,從平安審批的流程來看,股權交易仍處在正常進行之中,由於公司在股權收購方面與國開行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尚未正式獲悉國開行叫停正大貸款的消息,也未從任何渠道收到交易異動的消息。

  中國平安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股東收購方面的問題不會影響到平安旗下相關業務的正常開展,作為被收購方,平安不便對股東交易發表過多評論。

  不過,由於第二筆收購中股權總數超過5%,按規定這筆收購需要獲得中國保監會的批准。若在2013年2月1日前收購方案未通過保監會審批,則雙方需要重新商討是否延續收購協議。否則協議將失效,原股東匯豐需要重新尋找買家。匯豐昨天對此事不予置評。

  不過,根據保監會發佈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規定,股東應當以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向保險公司投資,不得用銀行貸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資金向保險公司投資。因此,正大即使能夠以貸款形式融得資金,可能也無法直接使用貸款收購平安股權。

  受國開行叫停貸款資訊影響,中國平安A+H股股價昨日雙雙大跌。截至收盤,平安A股報收45.46元,下跌3.73%,H股報收68.15港元,下跌4.01%。

  ■ 資本市場

  滬港兩地中資保險股集體下挫

  新京報訊 (記者吳敏)受國開行可能叫停對正大集團貸款的影響,昨日中國平安領跌保險股,滬港兩地中資保險股集體下挫。

  A股四隻保險股中,中國平安跌3.73%,中國人壽(21.22,0.00,0.00%)跌3.19%,中國太保(21.90,0.00,0.00%)跌2.93%,新華保險(27.84,0.00,0.00%)跌2.66%。在香港市場上,中資保險股也出現下跌,其中中國平安以4.01%的跌幅領跌。

  昨日下跌過後,中國平安A股報45.46元,去年12月份以來的升勢戛然而止。此前從2012年12月份至本週一,中國平安股價從36.48元升至47.22元,漲幅達到29.44%。

  市場對保險行業的趨勢亦有不樂觀的看法。中金公司昨日發佈行業策略稱,壽險業傳統業務結構失衡,高成長後進入轉型期,短期面臨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中長期面臨銀行進入者的威脅;財險市場供求關係逆轉,盈利週期向下。

  去年底亦有券商專門對媒體報道“明天係”涉足平安股權轉讓進行點評,其中稱交易中斷概率不大,且平安估值具有安全邊際。

  ■ 專家聲音

  “銀行很難判斷企業真實意圖”

  據媒體報道,國開行是由於了解到相關交易有肖建華掌握的“明天係”不明資金進入後,才果斷叫停了這筆鉅額貸款。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微博]表示,銀行在給企業貸款時,很難判斷企業的真實意圖。雖然銀行貸款有諸多限制,比如,不能拿著去炒股和炒房地産等,但是,企業一旦拿到貸款很可能間接去做這些事情,銀行對此只能事後監督。

  國開行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國開行針對企業的貸款流程和細則是不公開的。一般來説,企業會申請向國開行貸款,相關事業部會審核企業資訊,決定企業是否可以貸款。如果具備貸款資格,國開行會向企業要相關材料。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材料,審查會很嚴格。國開行有很多監管企業資金動向的手段,因項目而異。

  上述內部人士表示,雖然有很多監管手段,但是國開行仍然無法完全判斷企業真實的貸款意圖。只有通過監管資金動向,一旦發現資金偏離最初的目的,國開行會立刻叫停貸款,停止放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