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業獲牌年余不盈利

2012-11-15 15:07     來源:新華網     編輯:范樂

  過去的一年是第三方支付行業厚積薄發的一年。去年5月,央行發放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實際上,在2011年5月央行開始頒發牌照之前,這個行業已經“暗自生長”了10年。

  截至目前,共有19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支付牌照。同時還有200多家企業在“等牌照”。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一家專注于移動支付的公司在獲得支付牌照的這一年實現了從零到50億元的交易量。這個眾多企業趨之若鶩的行業,如今的盈利狀況如何呢?

  部分機構“跑馬圈地”存隱患

  “這一年用戶數量和交易數量都快速增長,但是盈利狀況不甚樂觀。”某大型支付部門負責人告訴新華網記者。他同時表示,這種狀況在行業不是少數,有不少支付企業甚至處於虧損狀態。

  有分析稱,牌照的發放刺激了支付企業跑馬圈地的熱情,一些原本應能快速獲利的業務,在這一競爭之下也變為持續的投入而沒有産出。

  今年6月,“拉卡拉還款 五大行收費”的消息瞬間引爆全民討論。這一消息也從側面暴露了拉卡拉、支付寶等企業在POS收單業務上的大舉佈局。同時,金融領域如基金銷售支付也成為第三方支付公司爭奪的市場,匯付天下、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獲得證監會牌照企業一時進入“戰國混戰”。

  在傳統業務領域(網遊、網購)已經發展了成熟支付體系的企業積極地橫向切入新領域,基金支付、保險代銷、銀行卡收單等成為行業熱點。

  “部分支付機構為儘快在市場和行業中確立本機構的競爭優勢,持續加大資源投入,擴大行業和客戶服務對象,提升市場佔有率,這是很多行業發展都存在的階段性特徵。”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負責人接受新華網採訪時如此表示。他指出,支付機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重業務經營、風險管控不到位”、“重利潤指標、內控建設不到位”的傾向,這也暴露出企業在支付業務安全保障、客戶資訊保密、客戶備付金託管使用等方面隱藏著一定風險隱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