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實德被曝負債120億 傳進入破産程式

2012-11-06 09:05     來源:人民網     編輯:王偉

  “到今天,實德集團退出,對於其發展而言不算什麼大的損失,畢竟,其品牌已是全國性的品牌。”一位足球産業研究者分析稱

  “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是《好了歌》中的一句,至於能否將“亂哄哄”這一詞綴放置於前,似乎還要取決中國足球産業的現在與未來。

  11月3日,2012賽季中超聯賽收官之戰,當終場哨音響起,大連實德全體球員在瑟瑟秋風中,含淚一一向金州體育場看臺上的球迷鞠躬告別。0比3,征戰中國職業頂級聯賽19載,用8個冠軍頭銜捍衛昔日豪門榮譽的大連實德,最終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中國足壇。

  對於實德俱樂部被大連阿爾濱以3.2億元收購一事,一位足球産業研究者分析稱,沒有人計算過,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給實德集團省了多少廣告費,但有一點是實實在在的,借助足球,實德集團的確做成了許多生意。

  足球那些事

  八冠王中有四次發生在大連實德“統治”的時期。

  1999年,大連萬達轉讓30%股份給大連實德,當年取名為大連萬達實德隊。2000年1月9日大連萬達實德俱樂部實現了平穩過渡,原來只佔俱樂部30%股份的大連實德集團以1.2億元的價格買下了大連萬達集團持有俱樂部的所有股份,俱樂部和球隊同時易名大連實德。

  “企業進入足球産業一般是兩種訴求,一是品牌建設,二是人脈資源建設與整合。對於大連實德而言,我想,這兩種都獲得了,尤其是前者,至少這些年來,大連實德已從區域性企業品牌升級到全國性的品牌。”顏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事實上,在許多專業人士看來,在中國足球職業化的17年中,最好的時期是最初的十年,而大連實德雖然不是伴隨最初的十年一起成長起來的,但卻是在最“活躍”的時期進入的。尤其是2002年,隨著一批國有企業從足球俱樂部退出,民營資本迅速進入俱樂部的投資之中,他們運作的比較典型的方式就是,以“資本運營+品牌化戰略”打造一條以足球作為企業品牌發展的“先頭兵”之路。

  其中各手筆中,大連實德屬於動作比較大的。2000年,完成實德私有化的實德集團收購萬達隊,就向“打造中國足球航母” 的目標挺進,先後直接和間接收購了大連賽德隆隊和四川全興隊等球隊。

  當年,實德集團所屬的“大連實德足球隊”獲得全國足球甲A聯賽冠軍,公開的資料顯示,當時從中央到地方的領導到實德集團視察時,對集團為中國足球事業做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實德集團是遼寧省民營經濟的一面旗幟。

  “到今天,實德集團退出,對於其發展而言不算什麼大的損失,畢竟,其品牌已是全國性的品牌。這是足球帶給企業的。不過,企業給足球帶來了什麼?一方面的獲益,我想這不是足球産業發展的真正模式,企業家還是要愛足球這項運動。”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債務漏洞多大?

  的確,對於今天的實德集團而言,擁有足球的意義並不大,因為産業格局佔得最小的足球帶給他的足夠多了,但因“足球”成為全國性品牌的實德,日子似乎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那樣“爽”。

  從3月下旬開始,實德隊實際上就開始面臨危機,曾一度發生俱樂部拖欠隊員工資和獎金接近3個月的極限情況。當時為了擺脫俱樂部的財政困境,實德集團和實德俱樂部曾經商量,賣出幾個球員來緩解壓力。

  最終,大連阿爾濱以3.2億收購大連實德。阿爾濱的老闆趙明陽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收購這支球隊,那肯定就要由我來背這將近4個億的債務。”

  而4個億,也只是實德集團債務中不值一提的一小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實德集團是一個資本合理配置和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民營企業。目前已形成以化學建材業為主,家電産業、金融保險業和文化體育産業綜合發展的産業格局。

  其中化學建材産業佔到67%,金融保險産業佔到18%,家電産業佔到5%,其他産業佔到7%,文化體育産業佔到3%。下設120個子公司。

  如此盤根錯節的背後則是有一種“生存方式”或者“法則”,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成立或入股金融企業,成功後便以實德集團為主要出資人,將金融企業股權質押給銀行或信託來進行融資,為關聯公司提供資金,然後再轉戰下一筆投資,這成為實德係運作金融資本、維持其資金鏈的重要手法。

  而當這種方式遭遇“重創”時,首先會帶來資金鏈的斷裂質疑。根據有關媒體公開披露的數據,實德係目前的負債總額接近120億元。其中,大部分的債務來自金融股權質押貸款,總額逾60億元。不過,這一説法並未得到實德集團的回應。

  今年4月,坊間傳出“實德集團進入破産程式”的説法,對此,實德集團曾發表聲明否認。而真相究竟何時揭開,也許還是一個時間問題。(南報網/南京日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