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三大癥結待破 騙補貼風險大下鄉難

2012-11-05 15: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和覆蓋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財政部10月公佈的數據,2003年至2012年農業保險累計實現保費約600億元,為5 .8億戶次投保農戶提供風險保障1.78萬億元。

  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湖南、陜西等地調研時了解到,農業保險面臨著保費定價失靈、巨災風險大、保險公司“下鄉難”等問題。更有行業人士指出,農業保險補貼遭到一些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聯手瓜分,騙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頻繁出現。

  以往在沒有相關政策支撐下,商業性保險公司辦農業保險,在實踐中已經被證明是行不通的;然而,在有了國家財政補貼以後,那些曾經制約商業性保險公司承辦農業保險的因素也仍然存在。如果這些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沒有徹底解決的話,勢必將影響到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後勁和前景。

  農業保險補貼成為“肥肉”?

  上月,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13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預算指標56.6億元,同比增加16.7億元,增長41.9%。截至9月底,中央財政已安排撥付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95.5億元,比2011年全年增長43.2%,帶動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逾5000億元。

  “商業保險公司過去退出農業保險,現在搶著做農業保險,就是為了補貼。”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農林部首席專家郭永利説,補貼資金並沒有實實在在保障到農民頭上,反而成了一些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官員聯手瓜分的“唐僧肉”。

  某商業保險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也直言,確實有的保險公司將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看作是一塊肥肉。廣東肇慶市一位曾經在商業保險公司工作過的人士説,保險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要有財政補貼才開辦農業保險,而且風險大的險種不做。

  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已累計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360億元。全國農險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1.84億元增至2011年8月的142億元,年均增長37.8%。

  除了中央財政的補貼之外,各級財政還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補貼資金。以湖南省為例,種植業保險保費中央財政補貼40%,省財政補貼25%,市縣兩級財政補貼10%,其餘保費由農戶、龍頭企業或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承擔。

  近幾年,農業保險被曝出的問題大多與保險補貼這塊“肥肉”有關。農業保險專家、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表示,過去講農業保險存在道德風險,主要指的是農民騙保,事實上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也很嚴重,農業保險成為一些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盛宴”,涉及地方和保險公司投機取巧、套取資金的案例很多。

  2010年以來,陽光農險公司、人保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公司在多地分支機構的案件多次被披露,涉及騙取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套取糧食保險保費資金、編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等問題。

  庹國柱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講述了一個他遇到過的案例:某地保險公司與一家養豬場談農業保險業務,一頭豬100元的保費中政府補貼80元,保險公司告訴豬場負責人説只要交20元保費,保險公司再返還40元,不過一旦發生災害,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這樣,保險公司等於將60元的補貼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庹國柱認為,農業保險成為“盛宴”,還表現為“封頂賠付”和“協議賠付”。封頂賠付是指有的地方以保費總收入的一定倍數作為賠付的上限,比如河南省是3倍封頂,浙江省是5倍封頂,這樣農民的保障水準很低,實際上是保障了保險公司利益。協議賠付是指地方政府拿財政補貼和保險公司討價還價,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對於這些違規行為,法律法規中應該制定限制性條款,對地方政府的違規行為在罰則裏也要作出明確規定。

  人保財險湖南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寧松認為,承辦農業保險是中國人保財險公司承擔的政治和社會責任,不能靠農業保險來撐規模、撐利潤。如果將農業保險作為主要的利潤來源,這是對政府、公眾和公司的“不負責”。

  庹國柱説,農業保險的道德風險在任何國家都存在,不僅是企業騙取補貼,也包括農民騙保和有的地方政府套取資金等,關鍵是要制定更嚴格的制度進行防範和監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