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老闆夫婦年保費支出46萬可解後顧之憂

2012-10-22 10:41     來源:新京報     編輯:范樂

  ■ 個案資料

  王先生,40歲,目前自己經營一家公司,稅後年收入約120萬元。太太30歲,目前在家全職帶兒子,兒子5歲正上幼兒園。

  目前夫妻雙方名下有3套住房,自住一套兩居室現價約380萬元,學區房,無貸款。另外兩套住房均出租,分別價值約200萬元及150萬元,其中一套有100萬貸款。

  家庭每月開銷約2萬元。銀行存款約180萬元,股票市值約100萬元,目前縮水至60萬元。

  先賣兩套房再購學區房

  在目前的家庭結構下,王先生和王太太不具備購房資格。根據“京十五條”北京樓市調控細則要求,對於已經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購房。目前王先生夫妻雙方名下有3套住房,已經無法再次購買房屋。建議王先生出售2套名下房屋,則可具備再次購買資格。

  王先生現在可動用的資金包括180萬存款和出售兩套住房獲得的250萬,共計430萬,無法全款,可以通過貸款實現購房目的。王先生打算購置500萬房産,首付最低300萬。月供方面,假設王先生首付300萬,剩餘200萬以貸款方式實現,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按照現行利率上浮後為7.205%,按照20年等額本息法,月供為15753.03元。目前,銀行在審核貸款時,一個共同的參考指標是還款人的月供不得超過收入的50%。王先生的月供15753.03,月收入為10萬,不超過50%,完全可以負擔月供。

  通過上述操作,王先生一家可以實現購置重點學區房的想法。

  購買保險穩健家庭金融

  就目前王先生的資金安排來看,投資品種單一,閒置資金量大,流動性強,股票虧損嚴重,投資回報率不理想。

  目前王先生主要的投資渠道就是股票和儲蓄,從分散配置的角度,建議王先生將資金分別投資到流動性資産、固定收益類資産和權益類資産中,這樣能夠提高抗風險能力,提高綜合收益。具體配置比例建議王先生到專業機構做詳細測評。另外,王先生家庭分工存在“一邊倒”狀況,風險偏高,可以購買保險類産品,增強家庭金融穩健。

  目前我國的股票市場低迷,整體表現不佳,持倉者大多損失嚴重,同時股市處於低位,風險基本已經被釋放,上漲空間很大,對投資者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就王先生的股票而言,原先投入100萬,目前縮水到60萬,虧損比例40%,從比例來看,的確是虧損嚴重。對於一隻股票的分析要著眼于諸多方面,不僅僅局限于他的虧損比例,因此無法斷言是否需要割肉。股票投資屬於高風險投資,需要投資者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對於工作比較繁忙、投資經驗不夠豐富或是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投資者最好謹慎參與。

  選擇重疾險覆蓋缺口

  王先生目前需要購買醫療、養老類保障性産品,可選擇重大疾病保障保險、養老年金來覆蓋缺口。醫療費方面,建議王先生選擇重大疾病保險,由於王先生購房貸款額為200萬,貸款期限20年,故建議王先生選擇保額200萬,20年繳費,保障到70歲的保險。

  以招商信諾真愛一生尊貴版為例,王先生每年繳費8萬左右,可享受從現在到70歲高達200萬重疾保額,覆蓋貸款缺口,如果平安生存到70歲則可獲得200萬養老金外加累計的紅利。

  養老年金方面,建議選擇從60歲退休領取10年,領到70歲終止,保費繳納建議選擇20年交。以招商信諾悠享人生養老年金為例,每年約存24萬左右,即可從退休開始首年領取50萬退休金,並且每年以5%遞增,最高一年領取61.25萬,外加累計紅利。

  王太太建議考慮50歲領,領取時間10年,繳費時間10年的保障,每年存11萬左右,50歲那年便可以領取10萬退休金,之後每年以5%遞增,最多可領取14500元外加累計紅利。重大疾病保障以珍愛一生尊貴版為例:投保100萬保額,20年繳,保障到70歲,每年僅需要交納3萬元,可以獲得100萬重大疾病保障,期間身故或者罹患所列重疾即可獲得100萬賠償,如果平安生存到70歲則可獲得100萬保障外加累計紅利。

  綜上所述,王先生每年32萬保費,王太太每年14萬保費,共46萬可獲重大醫療保障和退休金,再無後顧之憂。

  基金定投積累教育金

  安排好了養老、醫療,王先生家庭的資金為銀行存款約130萬,股票市值100萬(目前縮水至60萬),共計230萬,年收入120萬,每年支出包括原本的家庭生活支出24萬和新購房屋月供每年18萬,年保費支出46萬,共計年支出88萬,年結余32萬。

  王先生打算兒子上高中就送到國外就讀,兒子目前5歲,15歲上高中,還有10年的時間。以每年花費30萬元為例,王先生供兒子完成高中、大學、研究生總共需要約270萬元。王先生可以考慮基金定投的方式積累教育金,每月存2萬,每年共計24萬,按照年利率5%來計算,10年後可以獲得310萬最終受益,完全可以滿足孩子求學所需。

  ■ 理財目標

  1、兒子馬上要上小學,打算購置三居室重點學區房一套,預算500萬元。

  2、目前投資項目貧乏,如何優化?股票是否割肉?

  3、公司經營存在不穩定性,以後養老、醫療費用如何提前安排?

  4、打算兒子上高中就送到國外就讀,教育資金怎麼積累合理?

  ■ 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王先生有一筆剩餘資金,準備依靠資産配置實現未來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王先生這種想法是非常好的理財理念和生活習慣!

  王先生家庭稅後年收入約120萬,家庭每月開銷約2萬,每月結余8萬元,屬於高資産,高收入、高支出客群。

  目前王先生家庭分工呈現“一邊倒”狀況,王先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負責在外賺錢,王太太和兒子依靠供養,開銷大。這种家庭分工明確,能夠覆蓋家庭生活各方面,有利於提高生活品質。同時也存在著致命的隱憂,雖然從現階段看客戶每年能存下很多錢,但是並沒有相應的保障項目來覆蓋,一旦王先生的收入出現問題,將給整個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當王先生的兒子30歲獨立時,王先生60歲,王太太50歲。在王先生退休前,能夠完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資助,整個家庭年齡結構能夠滿足孩子成長所需,但是由於王先生退休時孩子剛好處於婚齡,王先生和王太太儲存退休金的時間和給孩子儲存結婚資金的時間重疊,因此有可能對養老資金的積累産生影響。

  王先生期望通過理財規劃完成孩子教育、個人養老和醫療,下面我們將根據王先生的要求提供一些理財建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