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電銷擾民可遮罩2年

2012-09-25 09: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中新網9月25日電 (金融頻道 安利敏)日前,北京人身保險電話行銷禁播平臺正式開通,困擾眾多老百姓的保險電銷“擾民”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據了解,目前,禁撥平臺暫不支援座機、非北京號段的手機號碼,而財産險電話行銷尚未被納入其中。

  人身險電銷禁撥平臺開通 北京騷擾電話可遮罩2年

  日前,北京人身保險電話行銷禁撥號碼登記平臺正式上線。今後,北京消費者可以通過登記的方式,拒絕保險公司的電話銷售。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地區開展電話行銷的保險公司共有24家,近年來,保險公司電話行銷業務大幅增長。為了取得好的銷售業績,部分保險公司對消費者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侵擾。

  日前,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北京市保監局共同宣佈,北京人身保險電話行銷禁撥號碼登記平臺正式上線。即日起,北京地區消費者如果不願意接受保險電話銷售,可登錄禁撥平臺登記個人手機號碼申請禁撥。

  禁撥的期限分為半年、1年、2年三檔。登記7個工作日之後,消費者在自己所選擇的禁撥期限內,將不會接到所選擇的人身保險公司的行銷電話。

  出於對消費者個人資訊的保密考慮,在消費者登記禁撥時,只需輸入本人手機號碼,不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證件號碼以及家庭住址等其他個人資訊。

  此外,北京保險行業協會還要求保險公司定期上傳投訴電話行銷自擾的消費者電話號碼,以及行銷員個人隨機撥打約訪的消費者電話號碼,進行禁撥的補充登記。

  財産險電話行銷尚未納入 既有客戶不在此限

  據了解,目前,此平臺僅針對北京地區的人身保險電話行銷,暫不支援座機、非北京號段的手機號碼。而保險行銷員通過個人電話進行行銷的現象雖然也有相應的管控措施,但是目前尚無法杜絕。

  金融時報24日援引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的表態,下一步,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將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擴大禁撥平臺範圍,爭取儘快將財産險電話行銷列入其中。

  據新京報24日報道,北京保險行業協會電銷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巍表示,對於被投訴電銷騷擾三次以上的險企,將被處罰款並曝光。

  此外,如消費者是電銷渠道的既有客戶,且保單仍處於有效期,承保保險公司仍可繼續撥打提供後續服務。

  從業者憂心或影響業務 謹防“換馬甲”再次騷擾

  儘管電話銷售遭人詬病,但電銷作為人身險業務的新渠道,正成為人身險市場拓展的主力渠道之一。北京市保監局局長羅青介紹,在行業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2012年上半年,北京市人身險電話銷售渠道的收入達到10.51億元,同比增長45%。

  據京華時報22日報道,某保險公司壽險業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客觀上看,禁撥平臺的推出必然會對以電話銷售為業務來源的企業造成衝擊。

  荊楚新聞網24日報道稱,禁撥平臺無疑將會讓市民減少電話行銷之擾,但是在限制保險公司某幾個行銷電話號碼的時候,鋻於電話使用門檻低、電話行銷低成本等原因,還需謹防某些保險公司會迅速更換其他電話,再次對市民進行新的騷擾。

  壽險電話行銷發展迅速 電話“擾民”屢禁不止

  我國保險業發展迅速,公開數據顯示, 截至2011年底,中國保險行業資産總額達到60138億元,比2002年初增長了12倍;2011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4339億元,比十年前增長了近6倍。據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2)》預測,到2020年,中國保險業佔世界保險業的份額將達到8.7%,這將有可能使中國從2010年的世界第六大保險市場成長為世界第三大保險市場。

  與之不相對稱的是,在保險業成長中的一些不和諧聲音屢禁不止。

  自2003年壽險電話行銷在北京問世以來,業務快速發展,誤導擾民等問題也隨之産生,持續不斷的保險行銷電話“擾民”現象常常令保險消費者氣憤不已卻又無可奈何,這也成為被消費者詬病已久的保險業“老大難”問題。

  保監會日前通報的保險消費者投訴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電話銷售擾民問題223個,佔投訴總量的3.3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5個。其中:涉及産險公司108個,佔産險公司合同糾紛的4.62%;涉及人身險公司115個,佔人身險公司合同糾紛的4.71%。

  北京人身保險電話行銷禁撥平臺的開通,為保險消費者防範電銷騷擾加上一圈防護墻,但要想更好地規範保險電話行銷,恐怕還需要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大對違規險企的懲治力度。(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