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機“吞吐”間銀行在“變臉”

2012-09-11 14:16     來源:南寧日報     編輯:范樂

  江蘇南京的丁先生,花了“1萬塊錢的票錢”欣賞了一幕精彩紛呈的銀行“變臉術”:丁先生存款時被ATM機吞去1萬元,他當即聯繫銀行,被告知要等兩個工作日才能處理。隨後,丁先生換電話致電客服,假稱機器多吐了3000元,5分鐘後客服便趕到。

  客戶錢被機器吞了,銀行不急;假稱機器多吐錢了,銀行急了。由此可見,銀行急不急,前提很簡單,完全取決於出現機器故障時受損者是誰。

  ATM機吞了客戶的錢,就一副“嚴格程式流程,審核報批,秉公辦理”的官僚做派。本來三五分鐘就能排查故障,避免更多人受損,工作人員卻偏告訴你稍安勿躁,靜候幾個工作日。

  同一台機子,同一個投訴人,人家丟1萬元,你不急;人家騙你説你多給了3000元,話音剛落,你即刻現身,這臉變得堪比翻書,你讓人家作何感想呢?難怪趕到現場的兩名女工作人員,也挺尷尬。

  當然,銀行也有大堆的辯詞等著,如要按程式來,等調了錄影,核實無誤,會取出來還給你;而銀行多吐錢,如果不立刻修復,則會無休無止地往外白吐錢,危及資金安全。而且還暗示,客戶平白多取了別人的錢,也是“很不方便的”。這當然是暗指 “許霆案”類似的風險。

  這種解釋,並非全無道理,但也經不起推敲。這裡拋開具象的資金風險不説,僅從銀行對待客戶和對待自己的態度、銀行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排查解決的能力等因素來看,至少那種不管客戶蒙受多大損失,而這種損失完全是銀行方面的責任,不管客戶多麼急需那筆資金,是否可以安心在家等得起……銀行方面都只由著客服人員打著官腔官僚地讓人 “靜候N個工作日”來應付客戶,這樣的權利不對等,這樣的以應付當服務的態度,都是讓人不能接受的。

  而從這次的 “5分鐘現場排查”來看,一般銀行都是有能力第一時間解決吞卡或不吐錢等讓儲戶最頭疼的問題的。那麼以後那種官樣回復能否少些,“吞吐”之間的銀行尷尬“變臉”能否絕跡,能否將客戶利益提到和銀行自己利益對等的層面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