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吞卡又吞錢 存進3800無端“蒸發”100元

2012-09-03 10:04     來源:瀋陽晚報     編輯:范樂

  “存進去3800元,結果只進賬3700元,眼睜睜地看著100元就這樣‘蒸發’了。”網友孫先生很納悶,以前知道這ATM能“吞卡”,但沒想到還能“吞錢”。專業人士提醒,市民在自助存款時,最好先在攝像頭前清點存款數額,即便産生類似糾紛,查看監控時也能更方便核實。

  經歷:存進3800元“蒸發”100元

  昨日上午,網友孫先生發微博稱,自己在萬柳塘附近的一銀行網點通過自動存取款機存入3800元現金,結果發現存入現金比實際現金少了100元。“我存錢之前,剛從別家銀行取出5000元,自己留下1200元,又把3800元點了一遍,肯定沒錯。但存進去後螢幕上就顯示3700元,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按了確認鍵,卡內也只存進去了3700元。”

  隨後,孫先生撥打了客服電話,又馬上找來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核實究竟。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要等到晚上查賬時才能核對出這100元的去向,並將孫先生的卡號和電話號碼都留下了。雖然100元只是個小數目,但如此“誤差”還是讓孫先生有些心有餘悸。

  下午4點多,孫先生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銀行方面已經調查了進賬的金額,證實只有3700元,而從ATM機上的監控錄影上也看不出存進去的到底是多少錢,而我明明存進3800元。看來,這100塊錢的事是説不清了。”

  比孫先生幸運的呂小姐告訴記者,“我也曾遇到過這種情況,所幸的是銀行在查總賬時發現少給我入賬了500元,幾天后便直接打到我的賬戶裏了。”

  解釋:“吞鈔”只是低概率事件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各地類似的由於ATM機故障導致吞鈔的事件並不少見。曾有媒體報道,深圳一名環衛工人因被自動存款機“吞鈔”7000元,竟搬來床舖在原地守候了一夜。諸如此類的“吞鈔”事件屢見報端。

  那麼,到底銀行ATM自動櫃員機會不會犯如此“低級錯誤”呢?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ATM機上存錢時錢被‘吐’出來的情況較為普遍,主要是因為機器對存入的錢,要求不折角、票面整潔等,但在ATM機上存錢被‘吞’,很少發生。”

  ATM自動存款機吞鈔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不過,由於機器故障,確實可能發生瞬間信號傳遞中斷的情況,因此“吞錢”的情況也確實可能存在。不過,目前大多數銀行已經從制度上彌補了機器可能發生故障所帶來的誤差。

  提醒:最好在攝像頭前清點數目

  像孫先生遇到的這種情況屬於比較少見的,如果查賬核對時,確實有100元未入賬,則可能是因為兩張鈔票之間有靜電,致使ATM機可能將2張鈔票認作1張。

  客戶如果遭遇了存錢被“吞”的情況,不用慌張,因為ATM機對每一筆存款(不管存款是否成功)都有一個自動的流水記錄。下班前,銀行會對ATM機進行一次查賬,如果多出來錢,銀行會查詢記錄,確認是哪位存款人的,然後將錢轉到被吞錢人的賬上,並與被吞錢人取得聯繫。

  “大多數銀行都有嚴格的制度,每天都有工作人員對ATM機進行查賬,如果發現錢多出來,就一定要對照流水單查對,並把相應款項打回對應的賬戶中去。”一家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要嚴格執行相關程式,一般處理這樣的事件都得等上3至4天。

  銀行人士提醒,為避免糾紛,市民在辦理大額存款時,最好在銀行營業時間到櫃檯辦理,如果確需在ATM機上辦理存款業務,最好能將鈔票對著存取款機攝像頭位置清點一遍再存入。

    相關連結8月ATM機取假幣投訴增加  

  8月,據銀率網數據顯示,我評銀行平臺受理的客戶投訴事項,主要集中在櫃檯服務、信用卡、網上銀行三方面,投訴率分別為46.61%、19.22%、13.92%。當月投訴焦點主要集中在銀行亂收費、取假鈔等現象。

  據銀率網統計,8月自動終端投訴主要現象集中在ATM機取假鈔、少吐錢、取出殘幣等方面,投訴數量較上月有增多趨勢,用戶投訴稱在銀行ATM機取出了假幣,或出現過少吐錢現象。對此,銀率網提醒用戶,如果在ATM機取款時發現假鈔,要站在ATM機自帶監控探頭下,用電話通知銀行人員到場見證,切勿離開現場。

  記者感言銀行對ATM應負起責任

  近兩年ATM機出錯的新聞並不少,較多見的是,客戶在ATM機裏取到假幣,為此投訴相關銀行;較“著名”的,當屬因ATM機發生故障,導致貪心儲戶被判刑的“許霆案”。

  誠然,銀行排長隊是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而ATM機既能減少銀行人員的工作量,又方便了儲戶。但是,如果ATM機的故障與風險不斷增加,客戶必然會産生顧慮。因為對客戶來説,ATM機畢竟屬於銀行,儘管由於技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ATM機還達不到趨於理想化的安全要求。但作為這些自助設備的監管者,銀行應進一步負起責任,在技術維護和打擊利用ATM機詐騙等方面,應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並持續改進。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既可有效減少客戶損失,又能避免銀行額外買單事例的發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