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今年放貸難 好企業不需要差企業借不到

2012-08-28 16:53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范樂

  “去年還是企業跟在銀行屁股後面要借款,今年,銀行卻追著企業放貸,借款難變成了放貸難,這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貸負責人朱先生這樣無奈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今年一季度以來,銀行信貸增長一直處於忽高忽低的情況,經過6月新增貸款快速增長之後,7月份又掉下來了,這很不正常。”

  8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新增僅僅只有5401億元,較6月份少增3797億元,這一數據遠遠低於市場預期。

  追著貸,不要;追著借,不給

  通常意義上,銀行有效貸款需求並不是單純指市場上的貸款需求,而是指符合銀行信貸準入標準的、增長動力較好的有效的貸款需求。簡言之“有市場、有效益、不挪用”,能夠“放得出、收得回”的那部分貸款需求,此部分貸款放貸風險低不容易産生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産。

  “很多銀行現在都面臨一個困境,那就是有效貸款需求不足的問題,好的企業不需要銀行貸款,而資質不好的企業雖然有強烈貸款需求,但銀行卻是不敢輕易放貸的,如果出現大量不良貸款這就麻煩了,這就造成了目前信貸市場十分尷尬的局面。”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桂澤發這樣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孫先生是浙江寧波一家汽車配件加工公司老總,主要業務是向上汽集團提供配件材料,現在他已經歇業,不願意再做生意了。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去年汽車還沒有今年這麼差的時候,托關係希望能夠找銀行貸些款,銀行當時不樂意放貸,我就把公司給停掉了,該還的債也還掉了。身邊有這樣想法的企業家很多。”

  中小企業不願幹了,銀行貸款也就無了著落。很多銀行不得不去找大型企業尋求放貸支援,希望大型企業能夠幫助他們完成放貸任務。

  “大型企業融資的方式很多,可以股權融資,也可以企業發債融資,甚至通過私募融資等等方式。”桂澤發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最近我們調研發現,很多大型企業自己完善了投融資部門,貸款需求和意願並不強,而銀行在和他們談貸款時開出的貸款利率水準處於弱勢地位,這也使得銀行不得不考慮向中小企業放貸。”

  産能過剩,企業無意長期貸款

  今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2年第二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1.2,比上季度回落1.8點。央行公佈的宏觀信貸數據顯示,近幾個季度以來,新增貸款多屬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不斷下降。

  “這幾年,存貸款期限錯配的問題凸顯,也就是説存款都偏向中長期,而貸款需求偏向於中短期。這一現象説明,銀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企業家缺乏進行長期貸款的信心。”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信貸部門汪小姐這樣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在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看來,中長期貸款有效需求不足可能成為今年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之一。7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355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95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2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526億元。

  桂澤發告訴記者,大量企業存在較高負債率的問題,有長遠發展眼光的企業會選擇在較長時間內進行資金的杠桿化調整。有些企業開始著手調整資金結構,穩步下調負債比例,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在採訪中,不少企業家告訴記者,缺乏能夠盈利的項目機會,是他們不願意進行長期貸款的重要原因,無論是鋼鐵、煤炭的傳統行業,還是光伏、LED甚至是文化創意産業,都已經充分暴露出産能過剩的局面,這是他們不願意進行中長期投資的根本原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