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買下美國大西洋銀行

2012-02-22 15:56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范樂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去年11月,溫州商人林春平買下了一家美國銀行,這家後來更名為“新匯豐”的銀行已于2011年11月11日試營業———這是溫州民間資本在金融業左衝右突10年卻未有結果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是溫州民資在國內試水銀行業遭遇政策玻璃門之後的苦澀選擇。

  6000萬美元買下大西洋銀行

  2月1日,在溫州,記者採訪了收購美國大西洋銀行的林春平。“也就是一筆不到4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沒想到大家這麼關注。”今年42歲的林春平告訴記者,他是溫州甌海區澤雅鎮西岸鄉小石洋村人,在西方國家有20年的遊歷和實業經營生涯,在新加坡等國獲得了經濟學和金融法雙碩士學位,深諳歐美金融業規則。另據記者了解,林春平有兩次婚姻,現在的夫人是民生銀行溫州某支行信貸部主任。

  “我很早就想介入金融業,但國內的政策環境不允許。好在我的生意和活動範圍重點在國外,所以也一直注意捕捉國外的切入機會。”林春平説,“2008年前,歐美銀行業繁花似錦,我資金實力不夠。機會是在2008年9月次貸危機之後出現的。”

  “我得知美國大西洋銀行申請破産,是在2009年年初,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林春平對記者回憶,“那時我在西非(礦業)和新加坡(轉口貿易)的生意都運作得不錯,聽到這個消息,心一下子就活了起來,於是找了幾個懂行的律師一起去實地打聽,並開始和對方接觸。”

  林春平説,美國大西洋銀行的控股方當時負債20億美元,已資不抵債,他們最初開價6億美元,“幸虧當時這銀行已資不抵債,特拉華州政府急於盤活,於是我討價還價就有了底氣。最後談成的價格是6000萬美元,但花了我們兩年多的時間。”

  2011年6月,林春平成功收購特拉華州美國大西洋銀行。11月11日,改名新匯豐銀行,開始試營業。林春平説,“2011年11月11日”是他精心選擇的日期,“六個一”,寓意著一以貫之的永續經營理念。

  溫州商人的銀行夢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在國內,溫州民間資本擬利用回流僑資開辦溫州華僑銀行的努力,前後已有10年。

  開辦溫州華僑銀行在2006年第一次提出。但當年中國銀監會溫州監管分局答覆是“時機還不成熟”。

  “新36條”于2010年5月13日發佈,之後在2010年8月下旬,溫州華商會會長、浙江努奧羅散熱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華和溫州僑商協會會長、浙江康爾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銀巧聯合申請,再次向國務院提交《關於要求設立溫州華僑銀行的報告》。

  周德文説,這份申請從2010年8月下旬遞交,一直到2011年10月下旬,才接到國務院答覆,最後結果是申請被駁回,“沒説明理由”。周德文分析原因時説,“問題不在於門檻高,管理部門根本不告訴我們門檻到底在哪,是哪個條件不符合我們也不知道,但就是不讓我們進。”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溫州民資的渴望更加強烈,原因在於溫州民間富餘的資本缺乏衍生渠道。而商務和政策環境的日益惡化,在催生産業空心化的同時,也讓這部分資本選擇增值渠道的渴望更為迫切。

  新匯豐能促開放金融管制嗎?

  就在記者趕赴溫州的當天,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在“世界溫商大會”上透露,溫州金融綜改區方案已上報,按照程式,目前方案在人民銀行,正徵求有關部委的意見,很快將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式。

  在國內金融政策對民資仍未有開放跡象的前提下,林春平的新匯豐銀行也許會成為溫州民企效倣的標桿,只是如此一來,溫州民資外流將更為洶湧。推動放開民資對金融業的政策限制,已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