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收出年內新低 發行審核皆現降速

2011-08-23 09:45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馬迪

  內外利空“夾擊”之下的A股市場,週一,連續第五個交易日收跌,上證綜指更是收出年內新低。兩市成交額現“地量”,總量萎縮至1300億元以下。

  不過,對於A股的再度探底,業內稱當前點位應離底部不遠,不必過於悲觀。

  上周週邊市場“崩盤式”的下跌,讓人對週一A股市場開市陡生擔憂。但出人意料的是,滬深大盤在多重壓力下竟雙雙小幅高開,此後還一度慣性上衝。無奈市場人氣依舊匱乏,股指在缺乏熱點板塊帶動的情況下衝高回落。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2515.86點,跌18.50點,跌幅0.73%;深證成指報11112.64點,跌188.89點,跌幅1.67%。兩市合計成交1270.4億元,再創近期成交地量。

  事實上,A股雖然擺脫了“崩盤式”急跌,但陰跌不止,過去5個交易日上證綜指累計跌幅超過4%。

  陰跌不僅消磨了投資者的信心,也弱化了市場的融資功能。8月以來,周新股的發行數量不斷遞減,本週僅有兩隻新股進行網上申購。上會審核速度也出現減慢趨勢。8月以來,每週上會的公司數量在5家上下,遠低於前期周均10家的上會速度。

  昨日,除了少數區域與概念性板塊,行業指數普遍下跌,水泥、建材兩大板塊繼續處於領跌狀態。統計數據顯示,大盤資金昨日凈流出28億,資金流出居前的五大板塊分別為建材、機械、化工化纖、醫藥和鋼鐵,而銀行、電力、保險板塊資金流入居前。

  不過,個股不乏亮點。昨日兩市漲停的個股家數有14家,個股漲跌比約為2:3。這表明在大市偏弱的情況下,仍有做多資金試圖營造局部熱點。

  因此,不少研究機構認為,投資者不宜過於悲觀。

  廣發證券策略團隊表示,上證綜指2600點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已接近2008年的歷史高點,進一步假設風險溢價上升至歷史高點,市場下跌的極限在2400點。

  也有機構稱,週邊市場的混亂也使得管理層對於緊縮政策的出臺可能更加趨於謹慎,這將利好A股市場,因此綜合來看,股指短線或較難大漲大跌。潘聖韜

  發行窗口市場化機制效應顯現 新股發行節奏趨緩

  本週僅有創業板公司新萊應材和中小板公司北玻股份進行網上申購,創下了今年春節以來單周發行數量的新低。而從趨勢看,隨著二級市場的萎靡不振,8月以來新股的周發行數量不斷遞減。

  分析人士指出,新股發行節奏趨緩,標誌著前期監管部門推行的“放開新股發行窗口”的新工作機制開始全面啟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30多只已過會但未啟動發行程式的公司,甚至包括幾家6月即過會的公司。發行人和投行主動採用監管新政,規避低迷的二級市場,顯示出新政出臺的“及時有效”,併為市場實踐所證明。而新股節奏的趨緩,也將大大舒緩二級市場的資金壓力,有利於二級市場的企穩回暖。

  7月中旬,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回應本報記者求證時表示,今後IPO可在獲得批文後6個月內由“承銷商和發行人就發行日程和發行窗口的選擇做更加靈活的安排”。對發行節奏及日程安排,現行證券發行監管規則並無強制性規定,由發行人、承銷商自主決策,有效期“自核準發行之日起6個月之內”。以往,一般新股發行人取得核準批文後即行刊登招股文件,啟動發行。而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後,出現了因二級市場倒逼而導致的破發,甚至出現發行中止事件,因而監管層為了回應機構及發行人要求,明確了上述監管安排。

  而在本週新股發行結束後,下週一則將有京運通和雅本化學兩家公司開始申購。以此計算,8月將有22家公司完成網上申購。雖然該數量略高於7月的20家,但相較今年1月的35家,5月、6月的27、26家,月度發行情況有所趨緩。

  除了新股發行節奏放緩外,近期新股上會審核速度也似乎有減慢趨勢。8月以來,每週上會的公司數量在5家上下,遠低於前期周均10家的上會速度。對此,相關分析人士表示,此舉並非監管部門“刻意”調控新股審核速度所致。自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以來,監管部門調控發行節奏,試圖影響市場的動作越來越少,而是通過“放開新股發行窗口”等改革舉措,充分發揮市場化約束機制的作用。8月份審核節奏之所以趨緩,一方面可能與創業板發審委換屆前夕的工作交接有關,另一方面,許多擬上會公司需要補充半年報,也都影響了8月份的審核節奏。待上述工作完成後,預計新股審核會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