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受累破發潮 “打新”浮虧7770萬元

2011-06-29 09: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首日破發現象多發,以及上市後出現跳水走勢,使得目前多數新股的股價低於發行價,一級市場不少投資者“打新”受挫。統計顯示,二季度以來上市的新股中,32家券商網下獲配市值合計達到17.86億元,按最新股價測算,券商打新的賬面浮虧達7770萬元,虧損比例為4.35%。

  逾七成券商出現賬面浮虧

  打新一度被認為只賺不賠的“好買賣”,因為前期新股首日出現爆髮式上漲的概率很大。不過,這種財富夢在今年卻被無情擊碎,新股首日破發者比比皆是,上市後繼續出現跳水走勢的新股也屢見不鮮。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破發潮洗禮之後,券商參與網下配售的熱情大大降低了。5月初時,持有未解禁網下配售股份的券商多達41家,配售股份市值合計34.85億元;在短短不到2個月之後,如今,尚持有網下配售股份的券商只有32家,配售股份市值降至17.86億元,僅為5月初數據的一半左右。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5月、6月券商參與一級市場網下配售的規模出現了明顯的回落。

  從近期的市場表現來看,首發市盈率環比大幅下降,使得新股首日破發現象已經明顯減少,不過,次新股上市之後的跳水走勢卻十分普遍,多數股票目前的股價遠低於首日收盤價。由於新股表現整體不佳,券商參與一級市場配售成為了一樁賠本的買賣。

  統計顯示,32家券商網下獲配市值合計17.86億元,按6月28日收盤價測算,這些獲配股份的最新市值下降為17.08億元,市值縮水7770.13萬元,賬面浮虧比例為4.35%。其中,18家券商參與網下配售出現了賬面浮虧,佔總數的56%,也就是説,超過一半的券商“打新”賠了錢。

  渤海證券4月以來參與了23隻新股的網下配售,可謂是最積極的“打新”券商。不過“打新”帶來的效益卻頗讓人失望,23隻新股的配售市值合計達3.45億元,最新市值為3.37億元,浮虧782.10萬元。

  龐大集團成券商“泥潭”

  今年以來,新股首日破發成為大概率事件,且上市後的走勢不確定性也很大。在4月以來上市的73隻新股中,目前股價低於發行價的共計有41隻,佔比為56%。就這些處於破發狀態的新股來看,其破發幅度相差十分懸殊。4月28日首發上市的龐大集團,是以上新股中目前破發最嚴重的,該股發行價為45元,6月28日收盤價僅為29.58元,破發幅度高達34.27%。

  從券商損失情況來看,虧損恰好就集中在龐大集團身上。龐大集團以23.16%的首日破發幅度,書寫了近十年的新紀錄。由於其網下配售少有機構問津,該股的網下配售比例達到驚人的57.97%,最終讓少數參與配售的券商被動增加獲配數量。其中,僅有長江證券和銀泰證券兩家參與了該股的配售,但配售市值卻合計達到1.33億元。在經歷接連不斷的調整之後,長江證券和銀泰證券的持股市值快速縮水至8745.39萬元,累計減少4558.96萬元,相當於兩家券商每個交易日虧損超過100萬元,該股吞噬券商財富的速度著實驚人。

  受龐大集團的影響,雖然長江證券只參與了4隻新股的網下配售,不過卻成為了打新“最受傷”的券商。數據顯示,長江證券先後參與了吉鑫科技、龐大集團、安利股份和電科院的網下配售,其中僅電科院的配售股份帶來了少許盈利。按6月28日收盤價計算,長江證券配售新股的浮虧金額合計高達4170.51萬元。(本報記者 劉興龍)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