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江南、順峰集團等多家餐飲企業上市遇阻

2011-06-28 13:3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王思羽

  從廣州酒家、俏江南到順峰集團、“狗不理”

  國內餐飲企業的上市之路可謂坎坷。記者日前獲悉,包括廣州酒家、俏江南、粵菜餐企順峰集團、老字號“狗不理”等,儘管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多時,但仍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昨天,一家已在排隊的國內餐飲企業內部人士透露,有關部門擬出臺一些針對餐飲企業上市新規則,在該新規則未出臺前,餐飲企業上市暫不審批。北大縱橫管理諮詢公司副總經理史俊指出,國內餐飲企業上市受限,必然會影響企業的擴張和運營,也不利於餐飲企業在管理、財務和盈利能力方面的提升。

  國內多家餐飲企業苦等上市

  國內一家正在排隊上市的知名餐飲企業昨天告訴記者,該公司在去年底就已向證監部門遞交申請,然而直到現在仍未有回音。“現在整個餐飲企業都這樣,不止我們一家。”

  據了解,著名粵菜餐企順峰集團和老字號“狗不理”去年也向相關部門提出了A股上市申請,同樣未獲得上市“入場券”。據悉,國內高端餐飲企業俏江南在2008年時已傳出風聲將衝刺資本市場,然而今年3月,俏江南的承銷商瑞銀證券向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但迄今未獲得書面反饋意見。另一家同屬於高端餐飲企業的凈雅餐飲集團,今年3月底也正式向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截至目前也是杳無消息。據悉,按有關規定,證監會發行部應于60個工作日內反饋意見,通過則轉發審委,不通過也應書面回復理由。

  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國內餐飲企業成功完成上市者,除去西安飲食,在中國A股餐飲上市的公司只有兩家,2007年11月上市的全聚德(002186)和2009年11月上市的湘鄂情(002306)。

  業內分析:餐飲企業上市遇三道“坎”

  餐飲企業上市為何頻頻遇阻?據媒體報道,監管部門僅在口頭上與保薦人進行了溝通,出於産業引導的考慮,暫時擱置了相關申請。一家餐飲企業則向記者透露,相關部門宣稱將制定一些新規則,而在新規則制定出臺前暫不審批餐飲企業上市。

  “國內餐飲企業上市難主要存在三道‘坎’:管理不規範、財務不透明、盈利能力差。”昨天,曾輔助過全聚德上市的北大縱橫管理諮詢公司副總經理史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説。據悉,該公司去年輔助上市的另一家餐飲企業也暫未獲批。

  史俊指出,國內餐飲行業目前尚處於初級、原始階段,很多企業的經營是粗放型的,難以獲得持續的盈利和持續擴張能力。在管理上餐飲企業不規範,多家單店都處於虧損狀態;財務上不透明現象也很明顯,比如餐飲企業有不少“合理避稅”的地方,不便於在財務上公開和透明。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公司彭娟也指出,餐飲企業規模化不夠,在內部控制、標準化和高複製性方面較弱。同時,儘管餐飲企業現金流大,但難以形成優質資産,很多財務硬指標不符合上市法定條件和要求。“還有目前餐飲企業大都是民營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援力度不太大”。

  有專家還指出,不少餐飲企業都存在股權結構、産權不清晰、體制限制等問題。

  企業擴張步伐要放慢

  融資以快速增開新店、多業態發展擴大規模,似乎是多家上市公司的主要目的。“若上市延期,肯定對企業發展有影響。”昨天,一家餐飲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原計劃通過上市,加速在全國市場擴張,但現在上市延期,擴張步伐將放慢。”

  有業內人士表示,正餐連鎖的單店規模遠大於快餐店。“若是自購物業,新店的開店成本在4000萬—5000萬元。而環境和設備要上檔次,大致要4000元—5000元/平方米的裝修投入。一家上檔次的正餐店,面積至少在3000—4000平方米規模。”

  不過,有專家指出,餐飲企業上市的目的除了融資,更重要的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規範管理。“一般餐飲企業都有很強的現金流,而且融資的方式也較多,比如開展特許加盟、引入風投、合資或參股等。”北大縱橫管理諮詢公司史俊稱,餐飲企業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一則擴展自身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從區域品牌、地方品牌變身為全國品牌。二則通過上市獲得規範化管理,提升盈利能力。“餐飲企業上市是其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通過上市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一個新臺階。”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實習生 熊漢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