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回應直投+保薦爭議 吁放行股權投資基金業務

2011-06-20 07: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經過4年的發展,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已初具規模。但近來,對“直投+保薦”模式的質疑聲卻頻繁見諸於各個媒體。人們指責,隱藏在這一模式背後的利益輸送攪渾了PE市場。

  質疑聲中,券商們頗為苦惱。在近日召開的券商直投業務座談會上,他們解釋説,目前的監管措施和自律措施完全能夠避免出現利益衝突問題,PE腐敗和直投業務也沒有任何關係。在經濟業務收入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建議監管方將直投業務由試點轉向常規,同時允許券商直投開展股權投資基金業務。

  暴利不可持續 PE終會回歸本質

  中金佳成投資總經理劉釗表示,券商直投業務之所以受到關注,主要是創業板推出後,“三高”現象出現使得券商直投業務回報較高,導致社會懷疑券商“保薦+直投”模式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但實際上,券商直投一直是在嚴格的監管下、高度的自律中進行規範運作的。

  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説,券商直投業務目前沒有發現重大違規和重大風險,試點在制度設計、審核把關和持續督導方面都比較嚴格。首先,嚴格控制投資風險,實行法人隔離制度;其次,實行人員獨立和決策獨立,實現了資訊隔離和業務隔離;此外,券商直投也要求資訊公開。

  海通證券董秘金曉斌指出,PE腐敗和直投沒有任何關係。目前,券商直投突擊入股比例不到8%,是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突擊入股案例不是券商直投。而且,在套利空間存在的情況下,就算沒有券商直投,突擊入股現象也還是會出現。

  券商們同時指出,隨著創業板價格回歸,套利空間正逐步縮小。招商證券副總裁孫議政表示,券商直投的收益應鎖定企業價值的增長,而絕非一二級市場的價差。

  國泰君安創新投資董事長何斌也強調,資本市場結構性的問題不會長期存在,目前,以價格實現為目的的套利空間正在縮小,企業也越來越不歡迎搭便車的投資者。長遠看,PE最終將會回歸其本質,即通過資本注入,與企業形成夥伴關係,幫助家族式企業轉變為靠團隊管理的企業,幫助靠團隊管理的企業轉變為公眾公司。

  競爭空前激烈 券商面臨資金壓力

  在券商們看來,“十二五”期間,企業直接融資比例的顯著提高將讓股權投資行業迎來極好的發展機遇。

  目前,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紛紛進入中國,國內民營資本、産業資本也大量涌入。據清科統計,2011年1季度,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募集活動持續提速,當季募資總額89.23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04倍。何斌指出,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還處於試點狀態下的券商直投就顯得相對弱小。

  中信證券企業發展融資部高級副總裁劉志宇指出,國內的股權投資行業目前陷入同質化競爭,往往是十家八家紮在一個項目中競價,在提供附加值,價值發現方面的比拼還不足,因此,未來企業肯定傾向於能帶來增值服務的投資人。

  他表示,長遠看,券商係、銀行背景以及已經擁有了很高市場信譽的投資者將成為市場的主導。“券商直投跟隨效應”的形成,説明券商直投的專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市場認可,但可持續的資本來源問題正在成為其發展的阻力。

  券商們因此建議監管方將直投業務由試點轉向常規。只要具備條件的證券公司都可以開展直投業務,建立市場化團隊,擴大市場影響。其次,是允許券商直投開展股權投資基金業務。

  銀河證券副總裁兼直投董事長李梅表示,目前市場之所以對券商直投業務存在質疑,主要原因是直投業務都是證券公司自有資金在運作投資。“如果直投業務資金來源多元化,未來有老百姓的資金進來,讓直投公司管理大家的錢,讓整個社會來分享直投公司的投資成果,‘保薦+直投’模式就不會受到質疑了。”

  國泰君安也指出,開展股權投資基金業務,既能使券商發揮自身優勢,也有利於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

  中金公司率先獲批股權投資基金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證券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券商直投的試點情況。他透露,試點4年來,共有34家券商獲得直投資格,直投子公司共註冊資本216億元。其中,28家券商的直投公司已經投資項目229個,總投資金額達到102億元,所投項目中有29個已經上市。

  此外,已獲得直投資質的證券公司中有三家正在進行項目篩選和考察,尚未進行投資。另有3家正在籌建其直投公司,業務尚未開展。目前,28家券商的直投公司中有16家已經開始盈利。

  除自有資金直接投資外,證監會已經批准5家券商的直投公司管理6隻産業基金,其中3隻已經設立並投資,另外3隻正在籌備中。而中金公司已于去年獲批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成為國內首家獲批此項業務的券商。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