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貸款拐點來臨? 銀行業"築壩"防"新壞賬危機"

2011-06-02 08:30     來源:中正報     編輯:王思羽
  經濟減速或帶來資産品質下降風險

  上周標準普爾的一份銀行發展前景報告將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再次放到了聚光燈下。標普稱,未來三年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率可能會上升到5%-10%,該判斷和此前惠譽發佈的報告不謀而合。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真的令人堪憂?還是外資評級機構給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抹黑?

  業內人士表示,經過多年來資産品質的持續優化,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整體情況良好。但如果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在市場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不排除未來銀行資産品質可能會有所下降。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此前表示,按照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階段,2%的不良率是一個合理的水準。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一直以來,銀監會高度關注信貸風險,採取了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撥備覆蓋率提高至150%、撥貸比達到2.5%以上等措施,這些不僅是著眼于抑制信貸過快增長,更是為了預防2012年後不良貸款可能出現的上升。

  遠慮還是近憂

  兩年前,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出臺了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銀行業的信貸隨之井噴,兩年17萬億元的新增貸款著實讓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憂慮。

  按照歷史經驗,當信貸超高速增長時,商業銀行往往容易放鬆信貸的評審,一些盈利能力不好的項目也可能獲得銀行資金的眷顧。

  當時有銀行業分析師警告説,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未來必將出現滑坡,但“那是有遠慮而無近憂”。信貸刺激下的中國經濟迅速走出低谷,當時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不過,“4萬億投資計劃”出爐兩年後,對銀行資産品質的遠慮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標準普爾日前的一份報告指出,市場貸款利率料將持續上升,而貸款利率每上升100個基點,將導致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上升184個基點。在極端情況下,中國銀行業未來3年累計新增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餘額的比率將達5%-10%。

  此前,另外兩大國際評級機構集體唱空中國銀行業。雖然除惠譽將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的前景從穩定下調為負面外,其他兩家評級機構對中國銀行體系的展望均為穩定,但三大評級機構均不看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前景。

  當國際評級機構報告一再對中國銀行業資産品質喊“狼來了”的時候,中國銀監會最新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持續多年的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處於“雙降”的通道中。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333億元,比去年末下降3億元;不良貸款率1.1%,與去年末水準持平。在分機構數據中,除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偏高(接近2%)之外,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不良率均保持在1%之下。

  外資評級機構的報告正在遭到廣泛的質疑。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外資評級機構的觀點顯然有些盛世危言的意味,未來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可能會有所反彈,但不良率絕不會上升到10%。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中國銀行業保持如此低的不良率,但這不一定能真實反映商業銀行的資産品質尤其是未來的品質。“我們也在關注一些評級機構的報告,不過目前海外確實存在一些抹黑中國銀行業發展的言論。”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此前表示,在銀監會實施了更嚴格的風險分類和監管後,如果把融資平臺、房地産、産業結構調整等因素都加進來,監管當局估計未來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會略有上升。他認為,對中國這樣的高增長國家而言,2%左右的不良貸款率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比較合理的。

  分析機構安邦諮詢對標普的判斷表示費解。假設未來中國中期通脹率為5%,中國結束負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至5.25%,那麼按標普的測算,貸款不良率將上升368個基點(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與標普預測的5%-10%有較大差距。

  不良貸款拐點是否來臨

  根據公開數據測算,我國銀行資産品質繼續向好。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形成率從高位回落,目前仍處於下降通道,但這並不能説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可以高枕無憂。如果未來經濟下行風險導致“隱性”不良貸款激增,銀行業將面臨不良貸款餘額“單升”的壓力。

  這種壓力已經在2011年一季度有所顯現。儘管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333億元,較2010年四季度減少了3億元,但這是建立在今年3月份核銷歷史政策性財務挂賬924億元基礎上的。也就是説,2011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明降暗升。實際上,僅一季度銀行體系就新增不良資産921億元。

  安邦諮詢表示,這並不代表一季度商業銀行的貸款品質顯著惡化,主要的變化來自於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去年12月,銀監會要求,對於平臺貸款中項目自身經營性現金流不足、需主要依靠擔保和抵質押品作為還款來源的貸款,如項目自身現金流、擔保及抵質押品折現價值合計不足貸款本息80%的融資平臺貸款,應至少歸為可疑類。銀監會還要求對到期平臺貸款不得展期,不得新增,這也導致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此外,銀監會去年要求銀行只能給房企發放以在建工程作為抵押的開發貸款,抵押率不得超過50%。至於平臺貸款,一方面銀監會已叫停新增貸款(保障房除外),另一方面中國財政收入長期以20%的增速增長,地方財政的償債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銀行人士指出,受節能減排、出口放緩、政府融資平臺治理、信貸收縮、房地産市場調控、居民收入增長放緩、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可能下移到8%-9%的次高增長區間。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的行業信用風險可能加大;央行收縮流動性、匯率波動頻繁可能增加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經濟下行可能增加假票據、假按揭、內外勾結作案等操作風險。這些外部因素將制約和減緩銀行發展速度,並對未來銀行品質下滑帶來壓力。

  監管機構未雨綢繆

  對於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在下半年可能出現的分化,監管機構已經提前作出了預判。監管部門曾提出,將監管目標從不良貸款的“雙降”改為“雙控”,甚至要對不良貸款餘額的反彈給予一定的容忍度。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銀行業的整體不良貸款率已經從銀監會成立之初30%的平均水準大幅下降,股份制改革後的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基本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加之我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繼續要求銀行實現“雙降”恐怕難以為繼。

  與之並行的是,銀監會通過設置較高的資本金要求、撥備覆蓋率指標和創設撥貸比指標,對商業銀行風險緩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即使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商業銀行還是集體啟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再融資計劃。為了滿足監管機構提出的資本金要求,去年銀行再融資達到了4000億元左右。今年銀監會進一步提高了資本標準,其中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均應保持在11.5%以上,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保持在10.5%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對於資本充足率接近監管底線的商業銀行而言,這些規定將有效抑制其貸款擴張衝動,這對防止銀行單體風險和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是完全必要的。從長遠看,一個資本充足、資産品質較好的銀行體系將為實體經濟持續繁榮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嚴格資本約束將確保銀行業持續支援經濟發展的能力。

  從銀行撥備覆蓋率來看,銀行應對不良貸款的準備也相當充分。2002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為應對不良貸款進行撥備的程度不斷提高,2002年的撥備覆蓋率為6.9%,2007年達到41.2%。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行風險,2008年銀行撥備覆蓋程度在2007年的基礎上提高到115.3%的高水準。根據今年一季報數據,目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經達到了230%的超高水準。有分析師指出,銀行未雨綢繆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即使未來不良貸款出現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控的。

  雖然近6年來,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顯著提升,但越來越低的不良貸款率仍然讓人感到一絲不安。銀行人士指出,畢竟現在銀行對貸款品質的分類存在一定的靈活性,為了美化財務報表,銀行可能存在少報不良的動機。因此,監管機構在新監管標準中引入與貸款規模掛鉤但與貸款品質無關的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增強了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前瞻性,有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信貸擴張時期積累充足的經濟資源,用於經濟下行期吸收損失,平滑由於低估或高估貸款損失導致整個信貸週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收益波動。

  “現在的情況是,商業銀行不良率越低,按照撥貸比2.5%的達標值,銀行需要計提的撥備就越多,這樣很多銀行都不敢輕易核銷不良貸款。”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張朝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