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抓緊制訂預付卡管理辦法

2011-06-01 08:07     來源:新京報     編輯:王思羽

  購物卡實名制限制了誰?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7部委聯合製定的《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要求建立商業預付卡實名登記制度,主要內容包括:一次性購買一萬元以上不記名預付卡的,要進行實名登記;單位一次性購買5000元或個人一次性購買5萬元以上卡的,不能用現金,不記名卡面值不超過1000元,記名卡不超過5000元。昨天,央行進一步表態稱,將抓緊制定政策規範多用途預付卡備付金存管以及發行、使用、受理行為,防範資金風險。

  上述“商業預付卡”,就是我們常説的購物卡、代金卡。在大大小小的購物卡流行了這麼多年之後,這些措施真的管用嗎?

  發卡人

  辦卡早已實名制,發票可以“不實名”

  據記者調查,在北京地區,資和信的商通卡從6月1日起正式執行實名制,福卡、中友卡、中銀通則早已經開始實名制。

  一位商場人士表示,其實公司對購物卡銷售都有登記,但是並沒有對客戶身份和單位的真實性進行核實。此外,還有單位購買後使用者和購買者不一致也是個問題。目前,監管部門還沒有明確規定要怎麼處罰,大家都靜觀其變。

  此外,發票是個敏感問題。根據意見規定,發卡人在售卡環節不得出具虛假發票。

  “若發票內容只能如實寫購物卡,我們公司肯定不願意,也肯定會減少購買卡。”上述商場人士説,該公司每年會購買大量購物卡,而這些卡除了部分作為員工福利外,大部分都是用於送禮。因此,該公司在購卡時通常要求將發票內容寫成辦公用品,將費用計入公司成本核算。

  記者聯繫資和信和福卡,兩家無一例外稱發票可以不開購物卡,可以開辦公用品、培訓費等其他名目的發票。

  購卡人

  買卡送禮避稅拿回扣,靠實名難約束

  “每年春節、端午、中秋,我們都會採購一批購物卡,一次幾十萬,主要是送給相關部門和業務單位的領導、專家。以前送錢,現在送禮,送錢有些單位領導不敢收,送東西出力不討好,所以就送一張薄薄的購物卡,受禮人自己根據愛好購買。”一民營企業的辦公室主任稱。

  “除了送禮,企業還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來避稅,例如,採購一批購物卡,在賬面上可以做成招待費,這上面省掉的稅不少,25%的所得稅就省掉了啊,而且作為經手人也有一定的積分和返利可以拿。”但這位辦公室主任認為,實名制的措施對於他們企業來説,作用不是很大。

  “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實名制了啊,現在購卡時,都是以單位名義購買;不過如果實名制從嚴後,單位在購買購物卡上,肯定會收斂不少,要登記啊、轉賬啊,領導肯定有顧慮。”

  用卡人

  消費時又不需要實名

  “購物卡?當然用過,不過我看這個措施對我們沒有什麼用處。”在一家國企上班的張先生介紹説,端午、中秋這樣的節假日,單位發的過節費一般是一半現金一半購物卡,年底大會抽獎,也是購物卡。另外,業務單位的人也經常送一些小面額的購物卡,其中加油卡、超市卡、通用代金卡等等都有。

  “不是説大面額的才要實名嗎?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1000和500的,不管誰去登記買的卡,到了我這裡消費的時候又不要登記我的名字。”

  “所以我也很懷疑這些措施對於那些真正要行賄受賄的人有什麼約束力,1萬一張的不能送,還不能送10張一千的?”張先生表示。

  收卡黃牛

  倒卡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實名制新規實行後,可能就不能像現在這樣自由買賣了,因為購物卡更名對於買賣雙方來説都是很頭疼的事情。”長年活躍在西單、金融街一線的收卡人陳先生表示,新規出臺對收卡影響不大,但倒卡生意肯定不好做了。

  按照規定,記名商業預付卡不設有效期,不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得少於3年。對於超過有效期尚有資金餘額的,發卡人應提供激活、換卡等配套服務。這樣,消費者就不用擔心不小心過了有效期,手中的卡變成廢紙一張。但是這對黃牛黨來説是一個難題。

  “實名卡不收了。因為實名制後你隨時可以挂失,收卡的就虧大了。”現在像陳先生一樣想法的黃牛們都在觀望,考慮是不是要轉行。

  不過,也有不怕實名制的。“資和信的95折,要是你量大的話,給你95.5折,不能再高了。”北京的收卡人劉女士説,“要是有實名卡的話也收,但只做熟客戶的生意。我會登記一下,刷完就會還給客戶。” ( 記者 蘇曼麗)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