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助城鄉青年創業

2011-01-30 09: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程軼文

  不需要固定資産抵押,不需要企業老總擔保,不需要紛繁複雜的手續,只要你是青年人,只要你通過本地團組織的考察、審核和推薦,你就有機會從銀行獲得10萬元以下的小額貸款,貸款手續更便捷,利率更優惠。

  這是近年來各地團組織響應團中央號召,推進中國青年創業行動,扶持青年創辦中小型企業的重要舉措之一——幫助城市、農村青年創業者獲得利率優惠的小額貸款。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團共發放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120.5億元,270380人獲得貸款;發放城市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城市青年(含市轄區、縣級市)創業小額貸款較去年新增40.76億元,扶持創業項目59051個,帶動青年就業173550人。

  創新多種擔保模式

  浙江省安吉縣大竹海景區的退伍青年邊月明有一個詳盡的創業計劃:租10畝地種植“醉金香”葡萄,專供遊客觀光采摘。由於父親懂技術,自己懂推廣,原本5元一斤的葡萄,採摘旺季可以賣到25元一斤。

  萬事俱備,他卻被“錢”給困住了。他到當地某商業銀行跑了11次,愣是沒能拿到10萬元小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沒説原因,就是沒回音了”。

  大多數金融業者都不喜歡“碰”小額貸款這檔子事兒,理由很簡單,處理一筆小額貸款付出的成本與普通或大額貸款基本持平,但得到的收益卻少很多。

  “年輕人創業初期缺錢,但他一沒固定資産,二沒自然人擔保,很難拿到貸款。”邵建新所經營的江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民小額貸款公司去年一年發放個人貸款約1.4億元,其中10%專供團組織推薦的創業青年,享受優惠利率,“只能説是不虧本,談不上賺錢。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銀行只説不做,年年都説給小額貸款,其實只是擺擺樣子而已”。

  一邊是謹小慎微、惜貸少貸的金融機構,另一邊是信用良好、創業意願強烈、創業項目盈利預期顯著的創業青年。如何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既能幫助青年順利貸到款,又能打消金融機構成本和風險控制方面的顧慮?

  各地團組織為此做出了多種嘗試,探索出一些好的經驗與辦法。在擔保方式上,除聯保、互保、抵押擔保、信用擔保外,創新出“青年互助型”、“導師幫帶型”、“財政扶持型”、“基金支援型”、“專業擔保型”、“質押創新型”、“産業擴張型”等多種金融機構認可、易於操作的擔保形式。

  比如,安徽明確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基金用於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貼息;遼寧瀋陽對6種人群、25個微利創業項目實施政府貼息;廣西合浦推廣“龍頭企業+青年+銀行”模式,由糖廠為青年擔保申請貸款用於甘蔗種植並提供技術指導,青年以協議價格向糖廠出售甘蔗,糖廠從青年甘蔗款中扣除其應還銀行貸款本息還予銀行;廣西樂業探索“信用村+信用青年+銀行”發展模式,以幼平鄉百中村作為農村青年小額貸款項目信用試點村,目前已經確立信用示範戶32戶,在該村發放貸款約150萬元。

  不久前,邊月明也向鄉鎮團委遞交了申請材料,從農信社貸到了一年期的10萬元創業啟動款,利息優惠1厘多,只往銀行跑了3次,“沒有抵押,不用擔保,找團委敲章,接受團委今後的跟蹤指導、還款監督就行。”

  青年創業者偏愛“一條龍”服務

  與一筆5萬元左右的創業啟動資金相比,如今的鄒媛媛顯然更看重每月一到兩次的創業培訓課程,這與她一年前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一年前,她創辦的體育服務公司剛剛起步,需要一筆5萬元小額貸款,輾轉與團大連市委接上頭,卻被要求去參加什麼創業培訓,“搞什麼,我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哪還有空去參加培訓。”

  她打定主意,先去上一次課露個臉,以後再也不去了,沒想到,這一課居然讓她上出癮來,沒課上時還想得慌。“原先是為了貸到錢去上課,現在不用貸款,還想上課。”如今的鄒媛媛早已度過“缺米下鍋”的時節,開始對“充電”和“結交生意夥伴”産生了興趣。

  這是大連團組織發放青年創業小額貸款的“配套服務”——金融和創業知識培訓。據悉,僅今年一年,全團就在“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月”中,舉辦各類小額貸款知識培訓11206場,培訓農村青年105萬人。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曾在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青年創業,一靠意願,二靠能力,三靠條件。在有意願的創業青年中,還要進一步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素質問題,二是條件問題。根據有關方面調查統計分析,在所有的創業條件中,一定的資金支援是最具普遍性的創業條件。

  在一些地區,當地團組織關注青年創業資金問題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培養一部分青年的創業能力,提供“一條龍”服務。

  即使今後自己有能力在外租住辦公室,應屆畢業生郭冠楠也不願意離開湖北青年企業孵化器。因為在這裡,有他的很多“孵友”,他們不定期地參加創業沙龍,向會計師、律師、大學經管教授、物流專家、政府官員等“創業導師”諮詢企業管理、經營方面的問題,“孵友”之間有時還能做做買賣。

  在湖北,這個建築面積達2358平方米的青年企業孵化器由團湖北省委自建自有、自管自用,從小額貸款、工商註冊到科技創新、財稅管理,與創業相關的“一條龍”服務可謂一應俱全。

  與之類似的集小額貸款、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服務於一體的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在江蘇、福建、浙江、遼寧等地均有開辦。

  一線團幹個個成了“創業專家”

  小額貸款不僅激發了年輕人的創業意願,也給基層團組織帶去了新的活力。

  作為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養豬專業合作社的團支部書記,農村青年劉強曾一度感覺“沒啥事兒做”。挂“團支書”頭銜多年來,他幾乎沒有搞過一次像樣的支部活動,“大家都忙著掙錢,誰能有空參加活動?”

  不過從去年開始,團支部有新“動作”了。劉強發出通知,“缺錢養豬的都來開個會,團支部幫大家辦貸款,利率優惠。”

  團支部號召的活動頭一回有那麼多人來參加,合作社35歲以下的50多名青年幾乎全都到齊了。團支部的名聲就此一炮打響,往後與創業有關的問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強。

  “基準利率”、“上浮20%”、“風險控制”、“壞賬率”……如今,劉強的嘴裏經常會蹦出一些讓家裏人摸不著頭腦的“專業術語”,那是經過團區委集中培訓的結果。

  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工作開展以來,幾乎每一名工作在一線的團幹部都參加過相關的貸款、金融知識培訓課程,怎樣控制貸款風險、項目審核有哪些步驟、貸款發放後如何跟蹤監督等,數家合作銀行的培訓參加下來,一線團幹部們個個成了“創業專家”。

  有了基本知識後,他們還用自己專業的貸款知識和週到的創業服務贏得了青年人的信賴,成為創業青年的朋友。

  由於村裏有9戶人家申請了青年創業小額貸款,浙江省安吉縣遞鋪鎮蘭田村團支部書記彭化龍肩上的擔子又重了許多。每個月他都會跟這9戶人家聯繫,一方面了解對方的白茶種植或小龍蝦養殖情況,另一方面詢問對方是否已按時還款。

  如果農産品種養殖情況不佳,那麼他還要找鄉鎮團委書記,請對方幫忙聯繫農技站專家來指導,“大家現在都很熟了,遇到問題都直接打我電話。”

  用當下時髦的話來説,彭化龍與自己負責的9名創業青年的關係已經到了“散買賣,不散交情”的份兒上,即便對方今後不再需要貸款,他們與團支書、與團支部的聯繫依然還在。(王燁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