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借貸佔比超5%

2011-01-21 11:11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20日披露的一份調查顯示,當前我國民間借貸佔借貸市場比重已超過5%。作為信貸市場的有益補充,我國民間借貸發展迅猛,市場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立法、監管等方面的缺位,民間借貸市場存在著部分借貸行為不規範、一些借貸資金用途違規等問題。如何有效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行為,使之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已成為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議題。

  我國民間借貸佔全國借貸市場比重超過5%

  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20日在“中英非銀行放貸人立法框架研討會”上披露,研究局通過在2008年和2010年就民間借貸領域所做的兩次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民間借貸資金存量超過2.4萬億元,佔借貸市場比重達到5.6%。

  “對比兩次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從絕對量上看,民間借貸資金量逐年增長,兩年來,民間借貸存量資金增長28%。”張健華稱。

  所謂民間借貸,簡單來説,是指企業之間、個人之間、個人和企業之間發生的以生産性用途為主的資金拆借行為。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當前已成為中小企業及“三農”經濟獲得資金支援的重要渠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民間借貸同時也扮演著當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一條重要通道。

  據張健華介紹,當前我國民間借貸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利率水準雖高於銀行貸款但總體相對合理。根據研究局的調研,同一期限的民間借貸平均利率一般要比銀行貸款利率高出4個百分點左右,受信貸環境趨緊等因素影響,目前民間借貸利率水準有小幅提升。

  借貸期限短期化趨勢明顯,資金多用於借貸方彌補短期自有生産資金不足。研究局調查表明,企業的民間借貸資金期限普遍不超過一年,資金用途主要用於彌補自有資金不足,其中一部分屬於為償還銀行到期貸款而發生的借貸行為。不排除一部分民間借貸資金用於炒股炒房。

  民間借貸資金來源以個人、企業資金為主。借貸行為缺少正規合同,往往以借條協議、口頭協議為主。

  民間借貸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正規金融服務較多的大城市,以及一些邊遠落後地區,民間借貸行為相對較少;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同時銀行業不發達地區,民間借貸發展較為迅猛。目前我國民間借貸多集中在江浙地區以及內蒙古、山西等省份。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