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或進新階段

2009-10-09 08:43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肖燕
  歷史上兩次大規模“儲蓄搬家”

    從歷史上來看,國內居民較大規模的“儲蓄搬家”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出現1999-2000年。

    央行的統計數據表明,1999年的7月、10月與11月這三個月份出現了居民儲蓄負增長,全年的居民儲蓄增加額比1998年少了近900億元。相類似的是,2000年居民新增儲蓄在5月、7月與10月這三個月份為負,全年減少達到1500億元。

    第二次“儲蓄搬家”出現在2006-2007年。在2006年,居民儲蓄負增長959億元,而在2007年更是達到驚人的9589億元。其中,2007年的4月、5月、7月至10月的六個月中,居民戶存款均相繼出現負增長。而變化最劇烈的當屬2007年10月份,居民戶存款減少逾5000億元。

    與這兩次居民“儲蓄搬家”不同,在2001-2005年這五年中,居民儲蓄以相對比較穩定的速度增長。我們的統計表明,在2001年,居民儲蓄年度增量為7991億元,而至2005年新增儲蓄的規模達到20536億元,在兩次“搬家”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內,居民的儲蓄沒有出現過明顯的分流。

    A股漲跌與“儲蓄搬家”相關性高

    很有意思的現象是,A股市場的漲跌情況與居民的“儲蓄搬家”呈現相當的一致性。在第一次大規模的“儲蓄搬家”過程中,上證綜指在1999年、2000年分別上漲了19.18%以及51.73%。而在第二次“儲蓄搬家”中,上證綜指漲幅更是驚人:2006年上漲幅度達130.43%,而在2007年股市更是創出歷史最高點6124點。

    在這兩次“儲蓄搬家”之間,2001-2005年的上證綜指表現卻較為糟糕。雖然在這五年中,國內經濟發展極為迅猛,企業的盈利情況也有明顯改善,但上證綜指自2001年最高的2245點,跌至2005年底的1161點,跌幅達48%,其間甚至跌穿1000點整數關口。我們認為,在這段時間內,居民的儲蓄願望強烈,“儲蓄搬家”缺乏明顯的動力。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五年左右的時間也對應了中國股市最為低迷的一段時期。

    本輪“儲蓄搬家”的三步演繹

    

  2009年7月,居民戶存款年內第一次出現負增長,而進入8月後,居民戶存款負增長額進一步增加至876億元。連續兩個月的存款負增長下,眾多市場人士認為,第三次大規模的“儲蓄搬家”即將持續上演,這標誌自去年底以來的這一輪A股牛市將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對此,我們的看法是,在負利率時代即將到來之際,居民的“儲蓄搬家”難以避免。但是,儘管如此,我們認為中間的過程仍然會出現反覆,尤其是在當前這一階段,“儲蓄搬家”的速度甚至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從我們的邏輯來看,本輪“儲蓄搬家”會分三步來演繹:

    第一階段,“儲蓄搬家”下的資金開始流向房地産市場與A股的一級市場。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居民當月新增中長期消費貸款在6-8月出現大幅增長,表明部分資金進入房地産市場。與此同時,一級市場中“打新”資金及券商客戶保證金的增加也表明,部分“儲蓄搬家”下的資金開始進入一級市場。但我們認為,在6-8月份,這些資金進入二級市場的規模很小,這從8月份股市暴跌、而當月居民儲蓄存款負增長中可以得到驗證。

    第二階段,居民儲蓄“搬家”的速度將會放緩。在第一階段完成之後,隨著房地産價格出現大幅上升後,房地産資産的吸引力在下降。與此同時,由於二級市場的吸引力仍不太明顯,居民儲蓄“搬家”的速度將開始放緩:1)當前的A股市場面臨較大的融資與再融資壓力,股票的快速擴容影響“搬家”資金入市的速度。2)7-8月份是“儲蓄搬家”較為明顯的兩個月份,但8月份A股市場的大跌,使得部分準備搬家的投資者出現了猶豫。3)上證綜指在3000點附近處於弱勢平衡狀態中,震蕩的頻率較大,賺錢的效應不明顯,“搬家”資金入場的腳步也會放慢。

    第三階段,居民儲蓄向二級市場加速“搬家”成為現實。在經歷1-2個月左右的放緩之後,在通漲預期及過高的房地産價格影響下,我們認為,居民儲蓄向二級市場“搬家”的速度將開始加快。當“儲蓄搬家”取代銀行的新增信貸,成為A股市場流動性的主要來源時,市場將出現新一輪的上漲。而在賺錢效應的吸引下,更多的居民儲蓄開始“搬家”,市場上漲的速度比前期更快,指數的點位也會超出投資者的預期。而在這個時候,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的階段性高點可能已經出現了。 (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 李 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