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QFII、私募 海外對衝基金突襲A股

2009-08-31 10: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8月28日,週五,滬深股市再次大幅下挫,兩市跌幅均接近或超過3%。上證綜指以2938.42點開盤後快速下挫,尾盤滬指收報2860.69點,較前一交易日收盤跌85.71點,跌幅為2.91%,全天振幅達到3.61%。

  而28日也正是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遠期合約到期交割日。如此之“吻合”,A股的暴跌是否係海外投機資金所主導?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蠢蠢欲動的對衝基金將其重要力量部署在中國周圍,處在轉型和波動中的中國市場再次經受考驗。

  A50“市場魔咒”重挫A股

  熟悉市場的人或多或少都聽説過“A50魔咒”。儘管市場每次的上漲或下跌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日期,某些特殊原因會成為市場波動的催化劑。

  “A50”全稱為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它是由新華富時指數有限公司編制的由中國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50家龍頭股構成的股票指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是國際投資機構唯一可以在海外直接投資以中國股票為標的的指數。同時,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還有以這個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貨。

  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是在一年中的3、6、9、12月以及這些月份其後的兩個延展月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為交割日期,也就是説每年的2、3、5、6、8、9、11、12月,每個月份的倒數第二個工作日是其交割日。8月28日正是8月的倒數的第二個工作日。

  據一位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由於海外對衝基金不能直接進入A股市場,而與中國股票掛鉤的只有該指數期貨,每到交割日前期,海外對衝基金一方面賣空這個指數,另一方面,在國內通過QFII調整倉位,打壓國內A股指數,以期在新華富時指數的賣空交易上獲利。從歷史來看,2007年的“227”、“530”、“628”A股暴跌都與A50指數期貨遠期合約到期交割日“吻合”。

  “市場本身在交割日到來時就充斥恐懼氣氛,國內機構借機也調整倉位打壓A股,或是這次滬深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説。

  海外對衝基金突襲中國市場“有路徑”

  “由於中國資本市場沒有開放,海外對衝基金直接在國內市場操作可能性微小。因此這種境外賣空、境內打壓,境內外聯動對國內市場採取突然襲擊,是境外對衝基金針對中國市場通常採用的方式,除了A50指數模式,還有一種方式就是A+H模式。”上述業內人士説。

  據介紹,這種A+H模式主要針對一些同時在國內A股和香港H股上市的大型紅籌股。具體的方式是,在境外賣空H股,在境內打壓A股;或是在行情向好的時候,在境外和境內同時炒高該股票的A股和H股,以期獲利。

  “這些對衝基金在境外市場可以直接買入或者賣空,不受限制,但是它在境內A股市場的操作就沒那麼自由了。一般而言,他們可以通過QFII調整倉位,但是QFII的額度畢竟有限,大約300億美元的QFII額度折算成人民幣是2000多億,與A股一天的交易量相比,影響不大。”該業內人士説。據他介紹,更多的海外對衝基金會與境內私募基金達成某種“炒高”或者“做空”的協議,他們之間不需要真正的賬戶資金往來,但是可聯手來“操縱”A股的走勢,共同獲利。

  “不論是這兩種方式的哪一種,海外對衝基金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些操作,都在於中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逐步融合以及中國國內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聯動性的提高,這種情況下,對衝基金襲擊中國市場的潛在風險在放大,儘管目前看來,其風險有限。”趙慶明説。

  謹防“不成熟”遭投機資本利用

  最近的一項統計數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根據對衝基金研究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 Inc)的最新報告,中國在對衝基金經理人眼中的地位正在提高,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亞洲對衝基金所聚焦的主要市場。在總額682億美元的亞洲對衝基金中,有24%主要關注亞洲市場的對衝基金目前都位於中國。

  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也正在逐步加深。正如首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中的表述,“中方將推動利率市場化和消費融資;加快審批QFII投資額度至300億美元,繼續允許符合相關審慎性要求的外資法人銀行在從事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業務方面與國內銀行享有同等權利;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可進行A股經紀、自營交易並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的合資格的合資證券公司數量;支援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形式在中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繼續支援符合條件的中國公司到境外(包括美國)上市。”

  “在每次的金融危機中,對衝基金都扮演了不太好的角色,對衝基金聚焦中國,不能説它們為了破壞中國經濟而來,但是它們一定是嗅著利潤空間而來,它們的投機和炒作行為會造成市場的泡沫。尤其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和金融逐步開放中,這種潛在的風險值得警惕。”趙慶明説。

  上證綜指一度在8月初時較去年年底取得了91%的漲幅,但此後又回吐了約17%,這對中國這樣的大市場而言算是較大的波動。《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稱,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日前表示,中國證監會正在進行一切相關的準備工作,股指期貨將在恰當時候推出。“股指期貨能夠打壓市場泡沫,減少市場單邊上漲,但是該産品遲遲未推出,我們期望這一産品早日推出。”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另外,國內的投資者實際上也不成熟,具有長期投資觀念的人和機構還是少,有的基金看到散戶撤了,他們也撤了,這樣的行為對於市場的穩定沒有好處,會加大市場的波動,甚至容易被海外資金找到投機機會。”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監管部門在制度設計、政策的連續性等方面可以做的更好,這樣海外對衝基金投機逐利的空間會被擠壓。”該業內人士表示。他舉例説,對於境外資金的流動監測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不要停留在事後統計發現的層面,要加強相關渠道的追蹤。“不過,目前很多灰色渠道確實很難監測到。”他坦言。(記者:張莫 周玉潔)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