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在3月末毫無懸念地超過了百萬億元大關。昨天,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03.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7%。百萬億元的M2不由得讓人與“貨幣超發”、“高通脹”等聯繫起來。不過,多位專家表示,對於中國的貨幣供應,不能簡單片面地用單一數據衡量,而要考慮到經濟運作的實際情況。
廣義貨幣供應量4年激增超50萬億元
不可否認,近年來,中國M2存量呈現“加速度”上漲態勢。 2000年時,我國M2餘額約為13萬億元,至2008年還未達到50萬億元。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自2009年起,貨幣存量每年跨越一個“十萬億”級臺階,只用了四年的時間,整個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就激增了超50萬億元,堪稱“狂飆突進”。與此同時,M2佔GDP之比也逐漸攀升增長到目前的近190%,引發市場熱議。
貨幣氾濫將加劇樓市風險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看來,從銀行體系大量流出的貨幣有部分進入了實體經濟,而更多的是流向了各種資産,尤其是房地産市場。當大量貨幣流向房地産時,不僅會讓國內住房市場投機炒作盛行,房價不斷推高,讓貨幣快速流出的風險在房地産市場快速聚積,也會直接讓整個物價水準全面上升,影響居民的實際生活。如果管理層對此不密切關注並調整相應政策,那麼貨幣過度氾濫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房價快速上漲,住房交易量快速飆升,成為中國M2最為重要的創造機制。”易憲容稱,近十年來,隨著房價快速飆升,不僅催發住房市場旺盛投資投機需求,也帶動國內土地市場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展。
貨幣供應多並非通脹推手
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僅由貨幣佔GDP比值偏高就得出貨幣超發的結論沒有根據,貨幣供應多並非通脹或資産泡沫的罪魁禍首。
一個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事實是,中國M2與GDP比值較高由來已久,但中國的通脹問題並非那麼嚴重。著名經濟學家余永定認為,因M2佔GDP比重高就推斷會發生通貨膨脹沒有道理,“中國物價上漲的形成原因很複雜,不能簡單歸結于某個原因。總體來看,中國政府控制通貨膨脹比較成功。在保持10%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能夠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準上,很不容易。”
宏源證券宏觀分析師陳光磊分析指出,我國M2與GDP之比居高不下且持續上升,是高儲蓄率、高資産負債率、低勞動收入佔比以及資本回報率不斷下降的特有經濟增長方式,再加人民幣依外匯佔款的發行機制,居民收入的存款儲蓄傾向和外匯佔款流入補充企業現金流的綜合反映。
何為M2?
從經濟學上講,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M0、M1、M2、M3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0是流通中的現金;而狹義貨幣(M1)相當於M0加上活期存款;廣義貨幣(即M2)是在M1的基礎上再加上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以及其他存款。2011年10月起,中國央行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範圍。文/本報記者 程婕
3月人民幣貸款超萬億元
昨天,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貸款和存款都大幅增長,分別達到1.06萬億元和4.22萬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65.76萬億元,同比增長14.9%,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均低0.1個百分點。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6.11萬億元,同比多增2.35萬億元。初步統計,201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6.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7萬億元。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54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48萬億元和6739億元。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新增貸款大幅上升一是因為經濟增長溫和回升,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平穩增長,二是季末存款大幅增加,銀行存貸比壓力緩解顯著增強了信貸投放能力,而季度額度控制也會促使銀行加大信貸投放。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就社會融資總量點評認為,非銀行融資的迅速增長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正是這部分融資導致2012年4季度和今年年初社會融資總額增速超過了銀行貸款增速。朱海斌預計,今年央行將維持政策利率水準和存款準備金率不變。預計2013年新增銀行貸款規模將在9.1萬億左右,年底社會融資總規模將達到16.5萬億元。
對於3月份存款的巨量增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指出,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了4.22萬億元,佔一季度6.11萬億元的69%,這也是當月M2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而存款如此大幅度增加,可能是有的銀行為了季報排名,也有銀行為了存貸比達標等因素而大幅增吸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