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平表示,有五大利好:第一,如果銀行出問題,儘管現在我們國家就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銀行,也都要救助的。那麼這次歐美危機以後,比如美國為救助銀行花了7萬多億的美元,相當於它一年GDP的一半,那麼我們是在90年代中後期,我們也是,那個時候銀行有問題,2700億的特別國債,以後又是相繼注入幾百億的,應該是五六百億的外匯儲備去充實基本金,以後實際上還有很多的注入。那現在銀行不要救助了,可以説未來幾年像這種狀況都是不需要救助的,不需要你納稅人拿錢,不需要財政資金拿錢,這應該是個好事吧。
第二,銀行有利潤就有稅收。所以我看了一下,這些年來銀行業提供的稅收一直在增長,去年達到差不多6000億,5900多億,那也就差不多6000億。然後除了稅收以外,因為我們國家的銀行還不一樣,大銀行屬於國家所有的,國家佔70%多的股份,所以它要分紅,國家。那麼這些年來,股改以後,銀行累計創造了2300億的利潤,國家拿了16000億,所以這樣算起來,加上稅收,加上國家,我説的前面那個救助,實際上那個投入已經收回來了,可以説基本收回來了,這是一個利好,就是不僅前面是不要救助,而且你還可以提供稅收,稅收加分紅。
第三,利好就是補充資本金。過去2000年的時候,我們整個銀行業只有8家銀行達到8%,達標銀行的資産只佔整個銀行業資産的0.56%,就是整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實際上是-3%,就是過來我們現在來説,那時候不敢説,就是説不僅是無本經營,負債經營。所以有撥備,那時候撥備才20%,現在我們達到將近300%,那麼這些從哪來呢?資本補充無非兩個,一個叫利潤留成,一個是外運性的資本補充,這個補充中間48%是靠利潤留成,作為我們的資本充足率為什麼能夠從-3%到現在整體達到12.7%,這個中間當然我們有上市,有一個作用,但是將近一半是資本來補充,還有撥備,所以這個對社會來説,因為銀行資本充足,有足夠的撥備,它就穩定了,你如果沒有的話,你就發股票,因為我們的銀行都是國家的,所以最後還是財政拿錢,所以這也是一個利好。
第四,銀行業盈利以後有助慈善事業。2005年以來,每年比上一年慈善事業的投入,或者説投放、支援,2-3倍,比如説05年,1.5億多,那麼06年就差不多3個億,現在已經是幾十個億了,每年比前一年都會多,那這個中間它取決於我們的盈利。
第五,銀行業發展好可以支援實體經濟發展,2008年以來,我們知道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我們的經濟08年後期,年末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整個經濟增長可以説是急轉直下,都很著急,所以要求銀行業要超常規地投放信貸,所以09年投放信貸近10個億,一下增長30%多,所以這種投放它是需要有資本金補充的,你超常規地投放信貸,就要有超常規的資本金的補充,所以這就要靠利潤,所以銀行能夠超常規地支援經濟增長,沒有利潤的增長,那是不可能的。
楊再平補充道,我們國家金融體系它還是一個很特殊的,你知道我們整個金融資産中間,證券和保險是佔很小的一部分,零頭都不到,所以整個經濟,你説金融是經濟的命脈,或者現代經濟的核心的話,那我們國家的銀行也是一個主體,所以我們經濟增長對銀行現在的依賴非常高的,所以你有利潤它才能夠來支援,所以這些方面我們不能不看到,就是我們要看到這種利潤增加對社會來説,它是一個利好,對整個社會來説,是一件好事,這是一個。(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