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難言終結 出路到底在何方

2011-12-28 13:50     來源:人民網     編輯:范樂

  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元區國家就相繼深陷主權債務危機,逐步向義大利和法國等核心國家蔓延。各界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2012年歐債危機仍有重要關口需要度過,距離終結還很遙遠, EFSF杠桿擴容、IMF出手救助、發行歐元債券以及實施歐版量化寬鬆政策(QE)等自救方式都是暫時辦法,不會根治債務病。

  解決危機還需時間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盟研究分會秘書長丁純認為,歐債危機出路取決於兩大因素:其一,歐洲一體化過程中財政聯盟建立的順利程度;其二,政治家一致意願達成的效果。

  丁純指出,現在預測危機結束時間還有難度,可喜的是,歐盟領導人現在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遵從了“堅持往前走不後退”的原則,從最近一次歐盟峰會看,他們已經在進行財政紀律約束改革。短期內建立財政聯盟有難度,主要難點在於主權讓渡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現階段歐洲領導人還處在落實和鞏固現有財政紀律的階段,實現財政聯盟並不簡單,因為各國必須要達成一致的財政紀律,比如社會保障制度一致後,才能統一財政,一切沒那麼簡單。在財政聯盟遇到困境的當下,政治家必須拿出 “政治勇氣”來推動這一進程。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王丹青認為,歐元區至少還需要2至3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走出危機。這取決於歐洲的經濟能否出現增長,以及債務國家的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能否降至歐盟規定的安全線以下。

  王丹青認為,討論歐債危機的出路,必須解決以下三大矛盾。第一,解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脫節的矛盾。歐盟實現了貨幣政策統一,但未能實現財政方面的統一,這為今日歐債危機擴散埋下了隱患。第二,全球救助與核心大國救助可持續性能否相輔相成。對歐盟和歐元區債務國家來説,在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狀態下,大規模地依靠全球救助顯然靠不住,只能靠歐洲各國的自救來解決危機。然而,在救助問題上,各國都會從本國利益出發,力求本國利益最大化。比如不在歐元區範圍的英國就選擇“獨善其身”,預計短期內不會對歐元區國家提供實質性的支援。第三,在救助資金枯竭,出路越來越窄的時候,必須處理好 “長債”填補“近債”漏洞的危機。

  寬鬆只是臨時之策

  只有歐洲自身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才會讓歐洲真正地走出危機。大商所期貨學院教委委員劉新濤認為,從長期看,歐債危機的出路在於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這個難度非常大。短期看,利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動態的調整,間接推動經濟增長,刺激需求,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危機惡化速度。

  歐洲央行不敢輕易嘗試美國的“印錢”計劃。劉新濤認為,歐洲央行的QE政策與美聯儲存在差異。首先,歐洲央行必須一邊增加流動性,一邊回收流動性,他們不敢輕易嘗試通脹危機,但美聯儲不回收流動性。其次,歐洲央行在放鬆銀根的同時,強烈要求各國政府治理財政,大力削減赤字。再次,雖然歐洲央行也有獨立性,但自由度比不上美聯儲,其發行債務的規模和執行力度還要看其成員國臉色行事,尤其被德國一國操縱的可能性極大。此外,美元和歐元的發行機制不同,歐洲可能採取的寬鬆方式是通過利率調低,但美聯儲的方式多種多樣。

  王丹青認為,2012年,歐盟可能會選擇特定的國家或區域進行QE政策,但規模不會太大。因為過度寬鬆後,會引發通脹危機,而且QE也不能對實體經濟産生直接刺激,因而歐洲不敢輕易嘗試“雙危機”。如果2012年上半年歐債危機繼續向法國等國蔓延,歐盟有可能發行歐元共同債券。王丹青指出,在與歐元區相關國家進行溝通與博弈之後,德國在保障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最糟糕時刻支援歐元共同債券的發行。德國的態度很重要,實際上,德國有能力救助歐元區,其拖延政策只是在逼迫其他國家改革,如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德國還是希望這些國家能夠在政策方面做一些調整。(國際金融報)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