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議人民幣:國際化是個較長過程

2011-12-19 10:18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經濟學家夏斌日前提出,中國要避免現實金融世界對本國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是迫不得已的追求。歷史已有深刻的教訓,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中心貨幣國提供的貨幣、金融網路及服務,將給一國發展增添新的不確定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以浮動匯率為主,且又缺乏必要的國際約束力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更是如此。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是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在經濟崛起過程中不得不追求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無非是將對世界經濟發展有益的中國影響力用貨幣形式固化下來。當前,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得到提升,正是世界與中國需要固化人民幣在世界影響力的有利時機。當然,人民幣要實現完全的國際化,不是三年五載的事,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基於國內外經濟發展的長趨勢,從現在開始著手啟動,則是中國今後10年金融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一招棋。

  用全球視野制定開放新戰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日前提出,10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近代史以來我國進一步走向對外開放的一個里程碑。10年來的歷史昭示:因時因地制宜推進對外開放,是抓住經濟全球化戰略機遇的不二法門。未來10年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國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對外開放,用全球視野制定正確的開放新戰略,牢牢把握住外部機遇,實現趨利避害。要明確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實現對外開放戰略的新轉變,緊緊圍繞國家發展的新目標,利用外部資源與市場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國家的和平發展,確定新的戰略重點。要以謙虛謹慎心態,繼續虛心學習國際上一切先進知識。

  轉方式的核心問題是提效率

  經濟學家吳敬璉最近提出,要改善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問題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我們作為追趕者的時候,經濟發展主要靠投入的增加。過去30多年的改革,各種資源的投入增加起了非常複雜的作用,打破了過去城鄉隔絕的狀態,促使很多原屬於低效農業佔有的資源轉到高效的城市工業上來。比如,從農業轉移到城市就業的勞動力也高達兩億人;在對外開放中,讓我們在短短30年裏,彌補了我們和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競爭者之一,我們的經濟還是要增長,繼續提高相對偏低的人民生活水準,但這種增長不能靠資源的投入,而要依賴於效率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任務,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問題就是要提高效率。企業怎麼提高效率?方向很多,比如要有正確的戰略、好的經營模式、有效的管理、技術的進步等,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方向清楚,重點在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