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傑:美國國際收支失衡與人民幣匯率無關

2011-12-07 09:18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范樂

  過去10年裏,西方一些政客和學者不斷在各種場合無端指責人民幣匯率。其中,屢屢被提及的就是人民幣匯率低估造成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和失業。為了把問題擴大化,他們又把人民幣匯率和全球經濟失衡聯繫起來,煽動其他國家一起施壓,其目的無非是把自己的問題變成別人的問題,為自己的經濟政策失敗尋找替罪羊,轉嫁矛盾和轉移不滿。這種做法已經影響甚至左右了部分西方民眾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判斷,匯率成為醜化、描黑中國的工具。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來臨,人民幣匯率問題還可能會進一步政治化。中國必須據理力爭,主動回擊,還原真相,以正視聽。

  影響國際收支的因素很多,匯率只是其中之一,某些情況下甚至不是主要因素。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貿易和經常賬戶逆差呈現擴大態勢,大多數年份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超過GDP的4%。從2002年到2007年,美元持續貶值,對主要國家貨幣的貶值幅度達到32.7%,然而美國貿易逆差從2001年的3618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6967億美元,佔GDP的比重也從3.52%增至4.97%,經常賬戶的整體情況也大體如此。連美元大幅貶值都沒有解決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問題,如果説靠人民幣升值來解決,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另一個事實是,從2000年到2010年間,有6年美國國際收支變化與美元匯率變動的實際對應狀況與理論上的關係是背離的,其中4年是美元貶值伴隨著美國國際收支惡化,2年是美元升值伴隨著國際收支改善。這説明,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的根源不在匯率,更不在人民幣匯率,而是美國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的結果。

  美國一直強調貿易逆差和經常賬戶逆差,意在誇大問題的嚴重性。近年來,美國對外債務的增加遠遠小于國際收支逆差。2002年到2010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累計達60956億美元,經常賬戶逆差累計達53861億美元,但美國對外凈債務僅增加5960億美元。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存量價值調整。存量價值調整是指由於資産價格和匯率變動等非交易性因素引起的對外債權債務價值變動,雖不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但和當年國際收支狀況共同決定一國對外債權債務的變動。對於美國,存量價值調整的規模巨大,對其債權債務的影響甚至超過當年國際收支本身。例如2007年和2009年,由於海外資産增值、對外負債縮水,以及美元匯率貶值,存量價值調整給美國帶來的收益均超過1萬億美元。這被美國人稱為幫助財富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流向美國的“暗物質”。在2002年到2010年的9年裏,這種“暗物質”給美國帶來的收益高達43277億美元!

  如果在分析美國國際收支狀況時,把存量價值調整這一表外項目考慮進來,那麼美國國際收支失衡是個偽命題。存量價值調整使得美國的綜合國際收支不再是持續逆差,一些年份還有較大的順差,2009年這方面的順差甚至高達8637億美元。另外,這一時期美國在錯誤與遺漏項目裏還隱藏了累計8450億美元的順差。人為忽視存量價值調整,強調並誇大逆差規模,無非是要讓順差國承擔更大的調整責任。

  美國一直拿全球經濟失衡做文章,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進一步加大了力度,2009年還利用東道主之機在匹茲堡G20峰會通過《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要求順差國通過貨幣升值等手段減順差。儘管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美國投資凈收益一直為正,2007年以後更是攀升至10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説,現在的美國是名義上的債務國事實上的債權國,其根源在於華爾街對全球金融的控制力幫助美國從世界攫取利益。如果美國的經常賬戶真的達到了預設的所謂平衡,那麼龐大的“暗物質”將幫助美國迅速成為全面的債權國,而與之相對應的將是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淪落為債務國。

  中國無意追求順差,近年來平衡國際收支的努力也取得顯著成效。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格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積極擴大內需,加大進口力度,2009年和2010年順差佔比顯著下降至5%左右的水準,今年上半年更是降至3%以內,基本實現了國際收支平衡。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願意為世界經濟恢復穩定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但絕不容忍別有用心的歪曲和被強加不合理的負擔。(丁志傑)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