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為臺灣金融業“鬆綁”是大勢所趨

2011-09-09 08:13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兩岸金融業專家8日在廈門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放寬兩岸金融往來的限制是必然趨勢,對兩岸的金融發展是加分效應;同時應加強監管,把開放措施真正落實好。

  臺金融主管部門日前表示,臺行政主管部門已核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修正案,並將於近日發佈施行,該辦法在三個領域放鬆了臺灣銀行對大陸業務的限制,重點是調整臺灣銀行進入大陸市場的主體及經營形態、強化風險控管機制及適度放寬兩岸金融業務範圍等三部分。

  對此,臺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8日在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時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給臺灣金融業“鬆綁”,讓臺灣金融機構多一個選項,比如取消三擇二,銀行業者可同時赴大陸設分行、子行及參股,還有臺灣金融業者可同時運用海外子行或母行去投資等,這些開放對臺灣的金融機構是加分的。

  “這是好事,非常樂見!”周吳添説,兩岸互動,經貿比重這麼大,金融需求沒辦法滿足的話,臺商的發展也會受影響,對大環境不利。通過給臺灣金融業“鬆綁”帶來良性互動,將使兩岸關係朝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這對大陸金融服務品質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彼此是相輔相成的。

  “這不僅是島內金融業者的希望,也對臺灣整體的金融業以及兩岸經貿發展都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表示,在兩岸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加強兩岸金融合作已是大勢所趨,放寬兩岸金融往來的限制是必然選擇。

  “之前兩岸金融往來在政策上的限制是比較多的。兩岸簽訂了MOU、ECFA之後,兩岸金融開放還是比較有限,其中臺灣方面對自身金融業者‘綁手綁腳’還很多,‘鬆綁’勢在必行。”鄧利娟説,這也是島內金融業者自身發展的需要。島內市場狹小,金融業需要外部市場,對大陸開放、放寬投資限制,對臺灣金融業者當然是有利的。

  鄧利娟同時表示,金融行業比較敏感、投資風險較高,隨著兩岸金融開放幅度的加大,島內各界也希望在開放的同時要在金融監督管理方面做好配套措施。“這樣可以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風險發生,把兩岸金融開放的措施真正落實好。”(記者許雪毅 譚喆 溫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