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 專家認為控通脹是主因

2011-01-14 16:09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程軼文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破6.6,以6.5997再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匯率何以接連升值創匯改新高?大幅升值會對居民、企業有哪些影響?

  匯率屢創新高

  從2010年12月31日起,人民幣對美元就很“給力”地快速升值,創下十連陽後經過短暫回調,12日、13日接連創下匯改以來新高。自2010年6月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開始重新升值,並在年末加速衝刺至6.5897元,全年累計升值3.6%。

  新年伊始,人民幣匯率當仁不讓成為熱門詞。央行2011年工作會議為匯率定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對於近一階段人民幣短暫回調之後的快速升值,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回調,是因為美國國內良好經濟數據刺激美元指數反彈而造成的。未來歐元區通脹率的上升成為歐元對美元匯率波動的噱頭之一,由此可能令美元再度出現下跌,人民幣則可能開始又一波的升值。此外,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給人民幣長期升值提供了趨勢支撐,而加息等其他因素,將穿插期間增添短期快速升值動力,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特點也將更加明顯。

  控通脹是升值主因

  儘管對於此番升值原因討論很多,但是市場普遍傾向於控制輸入型通脹。

  “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及財政政策,是政府調控經濟的三駕馬車。”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説,管理層可以通過匯率控制通脹。

  事實上,輸入型通脹的壓力已變得日趨嚴峻。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2011年頻頻攀升。截至12日布倫特原油指數最高衝上97.99,達兩年以來新高。國際場外銅價則在1月4日創歷史新高。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人民幣升值的作用不僅體現在輸入資源品的價格上,也會從壓低進出口貿易總量的角度來控制輸入型通脹。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第四屆新華高峰論壇上表示,為了控制通脹,收縮流動性,央行有可能採取匯率、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三率齊動的方式。新加坡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謝棟銘也表示,2011年上半年人民幣利率仍將在多數時間內保持為實際上的負值,而為控制通脹,人民幣升值將扮演重要作用。因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景下,外匯佔款對應的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量也將隨之下降。

  中金公司4日發佈研究報告指出,升值和加息在對抗通脹的著力點有所不同,加息主要是抑制內需,人民幣升值則主要是降低原材料的進口價格。近期PPI和非食品消費品同比重新回升顯示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因此人民幣升值的力度也應較前期有所加大。中金認為,1-2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較小,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在價格工具上可能更倚重匯率手段來防止輸入型通脹。

  未來升值幅度可能超6%

  年初,進入匯率“預測季”,多家研究機構紛紛對人民幣匯率作出預測。

  渣打銀行在其最新報告中也預計人民幣升值步伐將加快,預計2011年全年升值幅度6%。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2011年人民幣將升值6%,到2011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達到6.2。國際清算銀行測算,2010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基本穩定,但匯改重啟以來因美元走弱而略有下降。預計2011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將恢復溫和上行,在美元繼續走弱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至年底可升至1美元兌6.35元左右,全年升值4%左右。

  目前正是出國留學的高峰期,對於換匯的學生和家長,中行江蘇省分行外匯分析師卞遠征建議,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增強,儘量在出國前換匯,越遲越好。

  人民幣升值,不利於企業出口。遠期結售匯則可以盡可能的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卞遠征告訴記者,近一段時間,到銀行做遠期結售匯的企業越來越多,由前段時間的每天三四十筆增加到每天七八十筆。而對於進口企業來説,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江蘇省外經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強表示,儘管升值降低了進口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對方也會提出要求分享升值優勢。(記者 趙偉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