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幸:加息預期減弱 A股機會或再現

2010-12-13 09: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近期A股走勢呈現出典型的橫盤整理態勢,熱點的相對渙散使得場內做多動能難以得到有效激發。而市場積弱已久主要是來自於對經濟數據的擔憂,尤其是對11月CPI數據繼續走高將促使央行再度使用較為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的擔憂,如加息。我們認為,在週末經濟數據已經明朗,且央行年內也已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的背景下,預計春節前再度加息的概率已經不大,影響A股的利空因素基本消除,股指有望逐步向上突破盤局。

  從宏觀經濟運作數據來看,工業生産依然保持了平穩的增長,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比10月份加快0.2%;1-11月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4.9%,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結合進出口同比增長36.3%遠超市場預期的數據分析,當前的宏觀經濟延續了平穩運作的勢頭,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在9%-10%之間,這也為股市運作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環境,從這個角度而言,當前市場並未面臨系統性的風險。

  從市場最為關注的CPI數據方面來説,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1%,環比上漲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進一步擴大,通脹趨勢較為明顯。導致本輪通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結構型、成本型和輸入型的特徵。結構型方面的情況可以看到,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是推動CPI走高的主要因素,11月食品價格上漲11.7%,非食品價格僅上漲了1.9%。隨著管理層已經通過適度緊縮貨幣政策和採取行政手段調控物價,近期一些日常消費品和食品價格已經出現鬆動和回落,預計11月CPI數據將成為年內高點,12月CPI將在11月的基礎上有所回落,全年的CPI同比上漲幅度在3.1%左右。成本型特徵則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的不斷攀升上,11月的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同比增長了6.1%,環比上漲1.4%。隨著國際有色金屬期貨以及農産品價格的不斷創出新高,其對國內的産品價格也存在上漲的壓力,因此,工業製造品的成本也不斷抬高,其價格最終轉嫁到日常的消費品上。輸入型特徵則主要表現在目前過於氾濫的流動性上。美聯儲二次量化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處於氾濫的狀態,其近期不排除出臺QE3的表態將加劇美元貶值的預期,同時在我國存在加息預期的情況下,熱錢流入國內的速度可能加快,充裕的流動性也有可能推動物價上漲。

  綜合來看,當前的通脹並非是經濟過熱的直接表現,這也就比較容易解釋央行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而不是採用加息手段的原因。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已經定調的前提下,2011年的信貸投放總額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有所回落。我們認為,提出的“穩健”將介於緊縮和適度寬鬆之間,央行在調控上將更注重均衡發展,採用數量型的貨幣工具將是主要的調控手段。畢竟在經濟剛進入平穩運作階段,尤其是我國還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如果採取加息一類較為嚴厲的措施難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的傷害,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等相對溫和的手段則可能更好地實現管理通脹預期和解決流動性過剩的目的,預計未來上調存款準備金將成為常態,而加息的概率和次數都可能會低於市場預期,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而言,當前的政策因素應該屬於中性偏利好。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週末召開,“穩增速、防通脹、調結構”將是政策的主基調,對於二級市場而言,由此帶來的結構性機會將會逐步增多。具備抗通脹概念的有色金屬、煤炭等資源類板塊已經在上週五尾盤有所拉升,而受益於經濟結構轉型、十二五規劃的新興産業板塊,包括新能源、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近期也不斷走強,在當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基本明朗、利空影響逐步消除的情況下,各板塊在盤中的不斷輪動將有利於人氣的持續聚集,並最終轉化為強勁的市場內部推動力,進而推升股指突破弱勢整理的盤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