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幸:短線震蕩利於大盤中期行情

2010-11-29 09: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上周股指呈現震蕩整理的走勢,市場“不破不立”的規律再度顯現,滬綜指雖然一度跌破60日均線,但隨後便在金融、地産等權重板塊的拉抬下展開較為強勁的反彈。我們認為,當前市場並不面臨系統性風險,大盤在2800-2900點一帶有望構造階段性底部區域,短線的寬幅震蕩有利於進一步消化浮籌,底部區域的不斷夯實有利於反彈在未來進一步展開。

  從宏觀方面來看,民間投資“新36條”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的加大,將保證我國的經濟增速在未來保持相對平穩。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國家政策的主基調將是“防通脹+調結構”,政策實施上將更加注重均衡發展,發生重大轉向可能性較小,資本市場當前所面臨的政策面並不悲觀。

  在防通脹方面,貨幣政策和行政政策開始雙管齊下。信貸方面,減少投放規模已經在市場預期之中,從央行關於“加強流動性管理,調控信貸投放,繼續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的表態,以及央行近期不斷提到“採取數量型工具和價格性工具”看,未來央行對於相對氾濫的流動性以及通脹情況,管理方式上可能更趨於使用公開市場操作以及上調存款準備金等相對溫和的調控手段,這有利於緩和市場對加息的擔憂預期。

  此外,在行政方面,國家發改委連續四次發文就《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準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具體內容進行討論,其內容包括強調國家有能力控制物價上漲、對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以及對具體投機案件的查處等等,並且發佈了16項措施穩定物價水準,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國內通脹將得到有效管理。對於二級市場而言,防通脹方面的政策影響並不構成持續的負面衝擊,反而有利於穩定市場的運作節奏。

  調結構方面,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提出和不斷後續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已經表明瞭國家經濟轉型的決心,政策扶持從集中于基建方面開始轉向支援産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正是中國給出的産業方向,而二級市場上板塊的持續有序輪動正不斷反映由此催生的結構性機會日趨明顯:從上周物聯網板塊的持續走高到通信板塊的異軍突起,從機械板塊的走強到節能環保板塊的上漲,熱點的不斷呈現有利於不斷聚集市場的做多動能,從而形成股指反彈延續的推升力量。

  整體上看,當前市場運作並不面臨系統性風險,宏觀環境和政策面因素也較為樂觀,短線震蕩主要源於技術面修復的要求,目前滬指基本站穩60日均線,但前期的快速下跌使得技術形態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市場人氣的重新凝聚和技術指標的修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因此,指數在當前區域內的反覆也在情理之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