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勳:多方需要時間 震蕩之後重歸上行通道

2010-11-29 09: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從今年11月11日開始,原來如火如荼的上漲行情戛然而止,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大盤在短期內快速調整,短短7個交易日內跌幅達到12%以上,市場情緒陷入迷茫。對此,我們認為,投資者不必過度恐慌,雖然短期陷入調整,但資本市場震蕩向上的大趨勢並未改變。

  三大因素導致調整

  首先我們來判斷本輪調整行情的主要促發因素,以便分析調整的持續性。我們認為本輪行情主要的調整因素有三:

  一是政策預期的突然改變,使得部分短線資金撤離。特別是進入11月份以後,為了應對通脹的急劇上漲,管理層重拳打擊物價上漲,特別是短期連續調整利率、準備金率,使得貨幣政策緊縮預期提前到來,市場做多信心不足。

  二是國際因素變化導致美元強勢,商品期貨調整造成市場上升動力減弱。最近愛爾蘭債務危機影響到全球投資者對歐元的信心,而朝韓危機又使得全球資金避險要求增強,兩者增加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導致美元持續走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應聲回落,主導本輪行情的有色、煤炭等資源類股票快速調整,讓市場上漲動力消失。

  三是短期反彈幅度過大,市場本身面臨調整要求。上證綜合指數源自9月底的反彈,在短短23個交易日內最大反彈幅度接近20%,部分股票短期甚至出現翻倍行情,短期上漲幅度過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和遊資兌現要求也使得市場陷入調整。

  正是以上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市場短期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調整是短期的,並不能改變當前大盤震蕩上行的趨勢。隨著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明年的政策預期會再度明朗,這將會大大消除政策上的不穩定預期,為投資者指明方向和機會;而外部方面,隨著歐盟採取救助措施,愛爾蘭情況有所好轉,同時美元在短期快速反彈後也有進入整理的要求,週邊因素的不利影響也將逐步消除。

  因此,從長期角度看,政策和週邊因素對市場的不利影響開始逐步減弱,同時短期的快速調整也使得不少股票的風險得到了快速釋放,市場套現壓力顯著減弱,因此再度大幅度調整的概率和空間似乎已經不大。

  向上趨勢並未改變

  我們認為,支撐本輪行情上漲的因素仍然存在,市場震蕩上行的趨勢依然能夠得到維持。

  首先是流動性,目前的政策並不能改變整個市場流動性相對充沛的現實,最近盤面新股的炒作和部分題材股的持續活躍,也顯示市場流動性的相對充裕。其次是經濟情況依然良好,從各种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內生性在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轉型速度也在加快,這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最後,通脹加速對居民投資意願的提升起到了催化作用,儲蓄資金搬家將為股市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因此從經濟、流動性和投資者的投資願望來看,支撐市場上行的因素沒有改變,大盤仍具有上漲空間。

  短期來看,市場在經歷了快速的調整後,繼續調整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一方面,從技術上看,前期上證綜合指數2600-2700點的平臺被有效突破後,應能對市場形成比較有利的支撐,大盤跌破這個強支撐帶的概率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從估值角度來看,雖然新興産業、消費類股票估值偏高,有調整動力,但是影響指數的權重股如銀行、採掘、資源等目前都已經調整到前期啟動位置,調整空間也相當有限。因此短期市場不會有太大的調整空間。

  不過,市場在經歷快速調整後,短期也很難形成向上突破,快速殺跌後多方力量的積聚需要時間,預計本週市場將以震蕩築底為主。但是正所謂“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後期隨著政策的明朗以及年報行情的展開,大盤有望重新進入震蕩上行通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