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是應對金融危機最重要的制度創新

2009-10-30 08:53     來源:新華網綜合     編輯:肖燕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

  呼籲創業板很多年,終於迎來了它正式掛牌的一天,相信中國創業板將不負眾望,克服各種困難,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經濟結構轉型、促進經濟發展做出奇跡般的貢獻。”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欣慰地説。

  作為政協委員,張景安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於推出創業板、支援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提案,而此前數年,他也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呼籲創業板儘早推出。“創業板是中國最需要的,是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制度創新,是契合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可以想見,創業板的推出將支援更多科技型、成長型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而學會利用資本市場快速成長,也是廣大中小企業必須面對的新課題。”張景安説。

  科技創新+金融創新

  “創業板正式啟動,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創業板的推出也是我國應對危機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創新。”張景安説。

  他還認為,每次世界經濟危機都孕育著新技術、新産業革命,我國既面臨國際經濟危機,又面臨自身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需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應對危機的特殊關鍵時期,誰掌握好機遇,把握了先機,誰就能從國際競爭中勝出。

  張景安表示,高新技術企業成長是漫長而充滿風險的過程,從初期萌芽階段到形成産業,一般要經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等幾個階段,需要不斷的資金支援,尤其是市場導入和增長階段,前景和效益不甚清楚,常規金融機構不敢介入,商業銀行不偏好風險,單獨靠個人和政府也無法提供如此多的金融幫助。

  如果創新金融工具和創新的支援體系發展不起來,最具增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就得不到支援,高風險、高收益、高增長潛力,高科技項目及高科技産業也就難以蓬勃發展。

  實踐證明,創業板的推出、風險資本的注入和啟動,特別是這樣一種創業機制和鏈條的打通,將為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將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有機結合,才能夠顯示出高科技産業的活力,進而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張景安説,歷史將證明,創業板將成為中國政府應對危機最重要的舉措之一被載入史冊。

  激發創新創富熱潮

  張景安表示,創業板的推出將促進資本市場各項功能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務於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服務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首先,創業板定位於服務自主創新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這一定位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方向,作為戰略性資本平臺,創業板將實現企業和産業的市場化評價和甄選,有助於運用市場之手選擇出真正有效率的創新型企業和真正有價值的成果。

  其次,儘管實現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限,但創業板推出可以帶動社會資金持續流入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群體,形成強有力的金融支援體系,“沒有創業投資體系的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就無法快速發展,而沒有創業板的推出,風投資金沒有退出通道,也就不可能快速壯大。”張景安介紹,目前已經納入券商盡職調查的擬上市企業有2000余家,其中三分之一受到了風險資金的支援,總投入資金超過400億元,支援了優秀小企業的發展,提高了他們抵禦危機的能力。

  再者,創業板也是帶動就業、激發創業熱情的一帖良藥。“更重要的是,創業板的示範效應會激發起更多人的創業熱情。”張景安説,只有激發出全社會創新創富的熱潮,形成創新氛圍,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和資本投入的創新産業當中,形成良性迴圈。而創業板的推出,好比提供了一個支點,必將撬動創新的“地球”。

  為中小企業理順思路

  “創業板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結合提供紐帶,也為新技術和産業化提供對接的渠道,原來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的中小企業從此有了創新發展的支點。”張景安表示。

  他認為,創業板對創新創業和高新技術發展意義重大,一來其推出可改變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進程,幫助其改善公司治理狀況,實現規範發展;二來新興産業企業只有到國外上市才能發展的局面將得到根本改變。

  而中小企業的創新同時也是大企業的搖籃。張景安介紹説,美國80%新開發的技術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微軟、蘋果、谷歌、思科這樣的行業巨頭,也都是從創辦小企業開始。歐盟小企業每人平均創新成果是大企業的兩倍,單位R&D(研究與開發)産生的成果是大企業的3至5倍。

  但這些高成長奇跡的創造者,也同時具有高風險。國外有數據表明,約有50%的中小企業創辦3年內就破産了,剩下的50%小企業又有一半不到,5年就從市場上消失,剩餘的四分之一中只有少數能夠熬過行業調整、經濟蕭條的寒冬。

  “我國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已超過15萬家,此前多數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迫切需要擴充資本實力,理順發展思路。”張景安表示,“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的過程,也就是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的過程,是新的競爭力形成的過程。”

  融資需求旺盛

  張景安表示,我國創業板上市資源十分豐富,而創業企業融資需求也十分旺盛,因此創業板的推出是契合廣大中小企業需求之舉。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約有1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53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工業總産值超過5.2億元,全國共有67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超過4.4萬家,68家大學科技園培育企業也達到6000多家。

  張景安説,創業板後備資源儲備豐富,到創業板上市的需求也很大,但在創業板平穩推出、健康運作的過程中,要建立起好的引導、挑選機制,讓真正有創新能力、成長潛力的公司去上市,並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檢驗。“技術領域的競爭激烈,淘汰率也較高,投資人應該審慎投資,幫助創業板在啟動之初形成理性的投資氛圍。”(記者 馬婧妤)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