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熱錢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

2013-07-01 13:0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林天泉

  在美國將要退出QE以及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大背景下,資金向美國回流,是必然的結果。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熱錢會大規模撤離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更多的還是一種理論分析和想像。實際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

  隨著美國即將退出QE的消息傳出以及隨之而來的以日本為先鋒的亞洲股市連續暴跌,加上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差強人意,有關熱錢將撤出日本等亞洲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的消息,塵囂直上。

  而國內許多經濟學家也紛紛呼籲,熱錢一旦大規模撤離,將對中國經濟、特別是股市和房地産市場産生強烈衝擊。尤其可能刺破中國房地産泡沫,引發中國房地産市場崩盤。

  這樣的分析和擔心,顯然有點危言聳聽、誇大其詞了。

  在美國將要退出QE以及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大背景下,資金向美國回流,是必然的結果。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熱錢會大規模撤離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更多的還是一種理論分析和想像。實際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糟糕。

  我們承認,從近幾個月以來的情況看,中國經濟確實表現不太如人意。尤其是PMI、PPI等數據,可以説比較糟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刻,中國經濟已經經受不住熱錢撤出的衝擊和影響。

  首先,中國經濟並不是靠熱錢“堆”出來的。在中國,確實有相當數量的熱錢。特別是股市和房市,都在前些年流入了許多熱錢。但是,在中國股市和房市基本狀況都不是太好,實際收益遠沒有預期收益那麼好的情況下,熱錢會不會大規模撤離,值得觀察。除非熱錢想集體整垮中國經濟,想置中國經濟於死地。

  而從資本的含義來看,整垮中國經濟,只要不是出於政治目的,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是損人不利己。那麼,資本玩家們能以自己的利益去交換政治家的利益嗎?

  更重要的,就算熱錢大規模撤離會對中國的股市和房市産生一定影響,對中國經濟也無礙大局。因為,中國經濟並不是靠“熱”錢堆出來的。尤其是實體經濟,更多的還是依靠發展和改革推動起來的。

  第二,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和賺錢平臺。就算中國目前的經濟數據不太令人滿意,也不意味著中國的市場就沒有吸引力了,在中國投資已無錢可賺了。恰恰相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消費潛力最大、賺錢機會最多的國家。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拒絕中國,就是拒絕財富。

  顯然,資本是不會放棄對利潤和利益的追逐的。那麼,也就不可能放著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不管,而撤出中國。

  第三,中國自身存在的流動性過剩,足以能夠應對熱錢撤出帶來的資金矛盾。實際上,對中國來説,現在並不是資金短缺時代。相反,前幾年超發的貨幣,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難點之一。

  如果熱錢撤離中國,恰恰給了中國超發貨幣一次騰龍換鳥的機會。關鍵在於,管理層能否抓住這樣的機會,將熱錢騰出的空間,以超發的貨幣彌補上去,並將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如果這樣,反倒給了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多的空間。

  第四,按照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體制,在宏觀經濟政策的把控和調整方面餘地更大、難度更小。要知道,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決定了中國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與把控,難度是相對較小的,也是受到的約束比較少的。如果熱錢真的出現大量撤離的現象,中國完全可以通過政策調整來予以彌補,而不需要經過層層關卡,層層審批。雖然這與市場經濟不相符,但對解決突發問題很有效果。

  第五,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仍然很大,那麼,熱錢牟利的空間也很大。只要人民幣存在升值空間,就對熱錢很有吸引力。那麼,熱錢就不大可能大規模撤離。這一點,從以往的實踐中已得到反覆證明。

  總之,熱錢會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以及QE的退出向美國回流,但決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這一點,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即便出現這樣的現象,中國也完全有應對之策。對中國來説,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加快市場化建設步伐,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讓實體經濟早日走出困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