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金融改革不應跳過利率市場化

2012-04-05 13:45     來源:新京報     編輯:范樂

  不推利率市場化則政府主導信用定價,造成了更嚴重的資源錯配,在政策呵護下,中國的信用體系就無法建成,由此信用評級、信用定價機制也就形同虛設。

  利率市場化舉步維艱。

  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未列入利率市場化議程,3月2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推進工作才剛剛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表示,相關部門並沒有準備或已開展中小銀行利率市場化試點工作,她稱,“這個是肯定沒有的。”

  也有人認為,利率市場化在目前階段最好暫時別提。原因是:首先,利率市場化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高利貸市場的推手,再提利率市場化,高利貸集資就有合法的可能。其次,中國無法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根本原因是混合經濟中的民營成分太低,而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平等,應該是降低利率。此時一味地強調利率市場化只會變相地抬高利率,民營企業生存將更艱難。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應該是多慮了,不管提不提,利率市場化已經在推進的過程當中,只不過是以“地下”的灰色方式。

  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是對融資進行風險定價。對於風險較高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相對較高,而對於風險較低的企業,風險溢價也就相對較低。不管利率是不是市場化,風險溢價或者折價永遠存在,銀行面對小微企業,就會提高利率,因為小微企業的風險比較高;而面對國有大型項目,則會提供平價貸款,因為銀行相信國有大型企業,以及這些企業背後的托盤之手。2011年,銀行議價能力大幅提升,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了20%~50%。

  在資金數量受到調控大幅波動的時候,資金緊張時資金本身存在溢價,以錢生錢成為最流行的投資遊戲。資金溢價加上風險溢價,表現在各個方面:銀行壟斷資金話語權增加,利率上浮幅度較大,有些因為貸款中的霸王條款,表現在諮詢費等中間業務收入增加。

  根據萬得資訊的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四大國有銀行利息凈收入佔總營收的75.7%,其他股份制銀行利息凈收入佔總營收比例則超過90%。同期16家上市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達到3204億元,同比增長44.5%,增速明顯超過利息凈收入。壟斷收益、風險溢價、資金緊張溢價糾纏在一起,對近幾年的民間融資氾濫有不可推卸之責。

  在一定程度上,對利率的管制純屬無的放矢。銀行通過貼息存款變相提高存款利率,通過票據等方式變相提高貸款利率,整個社會的風險溢價都在提升。

  既然管制無法起到作用,為什麼非要管制不可?原因前邊也有人説過,即向銀行與某些企業實行定向的優惠利率。比如保證銀行可以獲得一定利差,同時保證向重點保障的企業與項目實行低利率授信,歸根到底,是保證民間資金通過銀行渠道廉價地進入政府與銀行心目中的高信用行業、重要行業。

  如此一來,形成悖論,不推利率市場化則政府主導信用定價,造成了更嚴重的資源錯配,在政策呵護下,中國的信用體系就無法建成,由此信用評級、信用定價機制也就形同虛設。中國未來的利率市場化推進也就更加困難。不妨趁現在民間金融規範化之時,放大民間借貸利率波動率,同時適當放寬銀行存款利率上限與貸款利率下限。溫州民間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是個機會,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小微金融都不敢嘗試,談何大規模的金融改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