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敏:重陷"地量""冰點" 市場信心亟待恢復

2010-07-02 09:22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張蕾

  繼本週二的百點長陰后,近兩個交易日滬深兩市不僅沒有出現應有的技術性反抽,反而持續尋底,昨日滬市日成交更是重陷500億元下方“地量區”,表明投資者信心已經處於“冰點”。

  再現地量情況大不相同

  人們注意到,滬市昨日的日成交再度低於500億,僅為475億元,這一成交量近似于本週一的461億元,而前者則創下了滬市17個月來的“地量”。耐人尋味的是,同樣處於地量狀態,兩者的市場氛圍大不相同。

  當本週一的“地量”出現後,多數投資者表示出謹慎樂觀,原因在於儘管遭遇了重重利空,買盤相當匱乏,但大盤在5月21日創出2481點低點後,一個多月內始終沒有創新低,且在本週一齣現“地量”之時,大盤仍然在2530點上方運作,市場短期見底的特徵比較明顯。然而本週二的百點長陰徹底打破了多頭的美好願望,大盤但擊破了2481點前底,次日更是以跳空低開的方式擊破了2400點大關,昨日大盤又繼續走低。市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和週一類似的“地量”。

  所以兩個“地量”構成的市場氛圍截然不同。前者反映了投資者期待反彈,不願意拋售籌碼的心態;後者則表明投資者在屢買屢套之後,買盤越來越少,市場信心嚴重匱乏,悲觀情緒瀰漫。

  趨勢下跌加劇市場恐慌

  正是由於市場悲觀情緒的逐漸擴散,進一步加大了空頭的能量,大盤由此明顯陷入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惡性迴圈之中。

  據媒體報道,A股市場已被列為今年上半年全球主要股市跌幅第一,這顯然與我國宏觀經濟恢復狀況全球最好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談到A股今年以來的表現,很多市場人士找出了種種原因,例如周邊市場不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國內經濟出現下滑、外貿出口情況不理想等等。但是無論如何,人們還是不能否認,我國的總體經濟發展仍然屬於全球最好的,無法解釋作為“經濟晴雨錶”的股市,居然與處於債務危機風口浪尖的希臘成為“難兄難弟”。

  今年4月下旬以來的加速下跌,顯然對市場形成巨大的殺傷力,先是大盤被5日線壓著往下走,隨後20日線成了“高壓線”,而當大盤似乎具有挑戰20日均線的關鍵時刻,突然出現了百點長陰,從而形成了新一輪殺跌。

  恢復市場信心是當務之急

  今年以來,投資者的信心屢屢受挫,信心匱乏已經成為市場持續走弱的主要原因,恢復市場信心顯然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從市場面看,雖然利空不少,但市場積極因素同樣不少。例如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或高管屢屢增持股份;保險資金多次加大買入指數基金或直接入市的資金比例;社保基金宣佈將入市資金提高到30%;匯金公司表示將參與建行配股等等。然而,當這些消息公佈後,大盤雖然多少出現過短期的興奮,但最終都沒有形成持續的做多力量。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呢?媒體的一則統計很説明問題:今年上半年,解禁股減持、IPO募資、再融資消耗了大量的市場資金,這些被吞噬的資金大大超過市場流入的資金。簡言之,目前市場的最大問題還是供求失衡。所以要恢復市場信心,首先應該從緩解供求失衡著手。

  有理由相信,只要市場各方共同努力,股市健康發展依然可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