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價動蕩看世界經濟三大趨勢

2013-05-09 08:4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偉

  黃金價格從最高價位的每盎司1948.90美元一路下行,直至2013年在很短時間內暴跌到四月中的1321.50美元,跌幅高達32.19%,尤其是4月15日出現讓人震驚的9.3%單日跌幅。當人們普遍關注金價近中期的走勢時,看清金價暴跌的基本內涵,有助於正確把握金價及全球經濟未來態勢的變化。

  近年來國際黃金年産量在2500噸上下,其中只有500噸用於銀行儲備等而發揮金融功能,2000噸則作為貴金屬或飾品進入銷售或工業領域。然而,這並未淹沒黃金髮揮經濟風向標的作用。其實,黃金每一次大起大落,都有著不同的內在涵義和模式。與歷史上多次黃金價格暴跌相比,此次金價風暴最顯著內涵是,金價泡沫、經濟加速預期、可控通脹前景,以及美元趨強四大基本因素相繼顯現。投機資本看準時機做空金價,只是其因勢利導,四兩撥千斤而誘發的金價崩盤。

  一般情況下,國際黃金價格波動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黃金價格的上升預示著中近期經濟增長過熱,資本市場增持黃金以規避通脹。此次金價暴跌的這一內涵恰恰與傳統的黃金的投資及避險作用反向運作。經濟加速預期一般刺激資本市場降低持有黃金比例,擴大投資比例。然而今天,極為寬鬆的國際流動性有效抑制著黃金投資作用的發揮。與此同時,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儘管世界經濟將一步步走出疲軟,但通脹威脅仍在有效掌控中,部分決策者倒是更擔心通縮危險可能上升。鋻於此,黃金的規避通脹作用被擱置仍是本輪金價暴跌的一大內因。

  其實,在美國經濟前景仍不明朗,歐洲債務危機久未平復之際,金價攀高至每盎司1948美元,已經讓資本市場感到金價泡沫的嚴重性。金價泡沫越大,資本市場神經就越脆弱,一遇風吹草動,羊群效應就立即顯現。此次金價風暴來勢兇猛,與資本市場神經極度脆弱不無關係。

  作為第一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與黃金的關聯性最強。美元匯率、趨勢及地位的變化,都會影響人們的持有偏好,影響金價。美國內金融等各界對美國中遠期經濟看好,正步步改善美元態勢,加速美元強勢的回潮。鋻於黃金是價值的載體,而美元可成為投資回報的平臺,看空黃金,增持美元的國際資本市場態勢,就進一步加速了美元走強和金價下跌。

  顯而易見,資本市場上的金融大鱷看準時機做空黃金的投機行為,是壓垮金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經濟基本態勢已顯現巨大金價泡沫的前提下,投機者因勢利導,大膽做空,國際資本市場大規模跟進,就立即催生了此次金價動蕩。

  目前,人們普遍高度關注金價近中期走勢,關注金價商品功能層面上的涵義。然而,經濟決策圈內外更需關注的,則是黃金金融功能層面的指向,並就此採取相應對策。就此而言,此次金價動蕩可被看為世界經濟三大趨勢的徵兆:一是美國經濟近中期將步步企穩並加速發展;二是美元將逐步走強;三是動蕩前的金價泡沫已到了破滅極限。一般而言,泡沫破滅要經過兩個回合才會最終止跌回升。其中有投機因素,也有對泡沫嚴重性的認識滯後等原因。

  從國際金融管理機制的角度看,人們需認真研究此輪金價動蕩對國際金融管理機制的影響。有專家認為,此輪金價動蕩將導致黃金的金融作用進一步削弱,而黃金的商品性質再次上升。也許人們會問,黃金會否有一天徹底退出金融産品舞臺,成為如同銅一樣的商品,代之而起的應是一種有保障、長期穩定的國際貨幣?如果那樣,國際金融態勢的有序及恒定就可能會更易實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