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在美拓路前行

2013-02-26 09:36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王偉

  在前不久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會議上,人民幣國際化再度成為會議焦點。近年來,中資銀行在美國的人民幣業務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前景可期,但人民幣要真正進入全球金融體系最發達的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幾年,中資銀行順應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大趨勢,在美推出了不少人民幣産品。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三年來陸續推出了人民幣存款、匯款、兌換、預結匯、現鈔批發和零售、信用證與跟單託收、貿易融資、匯利達和貸款等多種海外人民幣業務,品種不斷豐富,規模迅速擴大。數據顯示,2012年紐約中行人民幣存款餘額11.23億元,公司貸款餘額57億元,跨境貿易結算83億元。

  交通銀行紐約分行行長郝曉暉表示,近幾年交行紐約分行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推出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內保外貸”(國內母公司為海外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保函轉開、人民幣存款等業務,在豐富金融産品、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經營實力。

  但總體看,與中美近5000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相比,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等業務在美國的規模還很小,遠不如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及新加坡等亞洲地區的發展態勢。

  記者了解到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實力與美國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人民幣國際化在美國還看不到成果,主要是相對於美國,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有差距。實際上,不僅人民幣,日元、歐元在美國的發展也遇阻。由於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搶佔美元市場,美國實際上並不支援人民幣國際化。”

  二是中資企業在美實力不強。交通銀行紐約分行營業部副高級經理張彥説:“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美國發展勢頭並不明顯,根本上還是因為中資企業在美實力不強。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中國‘走出去’企業更強了,人民幣國際化才能走得更遠,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是人民幣相關制度還有待完善。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尚未實現可自由兌換,境外人民幣來源相對有限,企業辦理人民幣中長期項目融資、出口買方信貸時缺乏長期避險工具,人民幣投融資和資金産品相對有限,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境外企業或機構接受人民幣的意願。

  儘管如此,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走出去”企業在美投資增加,以及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盈利規模不斷擴大,未來人民幣業務在美發展潛力巨大。

  摩根大通資金服務部大中華區主管許偉揚預計:“從長遠來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整體發展將呈現穩健發展態勢。就貿易層面而言,相關業務限制已微乎其微。因此,我們堅定看好人民幣未來在國際上長期發展的機會,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可期。”

  許偉揚介紹説,摩根大通是全球最大的美元清算銀行,從2011年1月開始,已經在摩根大通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美國公司和金融機構能夠運用在紐約的集中化人民幣資金平臺進行人民幣跨境支付和資金管理。摩根大通(中國)目前仍在繼續與北美的銀行客戶探討建立人民幣清算賬戶業務。

  紐約中行有關人士則表示,希望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發揮匯率對調節國際收支的積極作用。他們建議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步伐,豐富人民幣産品,同時出臺鼓勵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相應優惠政策,吸引海內外企業積極參與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劉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