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變本加厲 新基發行成銀行“唐僧肉”

2010-04-26 10: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很多基金公司的老銷售人員喜歡追憶2007年新基金髮行的無限風光。因為相對於那些激動的歲月,現如今的新基金髮行環境正日益惡化,便是使盡渾身解數也往往只能黯然離場。至於“成就感”三個字,多數基金公司的行銷人員早已忘記是何滋味。

  WIND統計數據顯示,隨著震蕩市的延續,新基金髮行再次跌入谷底。今年一季度,新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約為12.8億份,大大低於可比的去年一季度22.51億份,與2007年度動輒百億的銷售規模自然更不可比。但與此同時,新基金的銷售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尤其是支付給銀行的費用正快速攀升。事實上,目前已經出現發新基等於虧損的現象。在這場謀略已近枯竭的行銷遊戲中,基金業深感疲憊。

  為銀行打工

  在現階段的新基金髮行渠道中,銀行業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儘管一些基金公司也曾企圖通過建立直銷渠道等方法來儘量擺脫對銀行的依賴,但最後的事實證明,要想獲得好的發行規模,他們還是得看銀行的臉色。而銀行業似乎也感覺到了基金業反抗的暗涌,便想方設法地強化自己的壟斷地位。

  “以前我們還能從銀行拿到一些客戶的資料資訊,但現在銀行徹底不提供了。”某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抱怨,“沒有這些客戶資料,我們的後期維護工作就無法自主開展,還是只能依靠銀行。”

  銀行的這種行為一直備受各界詬病,但今年卻顯然在“變本加厲”。業內人士指出,通過這種壟斷客戶資訊的行為,銀行扼住了基金運營的“喉嚨”,從而可以冠冕堂皇地提出“客戶維護費”等種種收費要求,瓜分基金公司從基金資産中提取的管理費。如果基金公司不能滿足其要求,則會面臨著客戶被動大量流失的潛在風險,這顯然是基金業難以承受的。

  不僅如此,銀行壟斷資訊,使得基金公司難以建立自己的客戶維護系統,從而加大基金業對銀行業的依賴程度。

  而在今年,借助這種強化後的壟斷地位,銀行瓜分管理費的胃口越來越大。某基金公司銷售人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隨著今年銷售新規實施,一些銀行提高了新基金客戶維護費用比例,有些竟高達基金管理費的五成左右。不僅如此,有些銀行還借老基金持續行銷的機會,要求大幅度提高老基金的客戶維護費比例。這樣下來,基金支付給銀行的費用平均增加了一兩成左右。“我很擔心,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嚴重。基金業到底在給誰打工?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我就覺得身心疲憊。”該銷售人員説。

  困局難紓

  如果説給銀行支付高額費用後,能換來滿意的發行規模,倒也有失有得。但現實情況是,在銀行拼命壓榨的同時,新基金的銷售卻每況愈下,這讓基金業很胸悶。

  “去年已經出現了一個苗頭,新基金髮行火熱,看似募集額也還行,但放在整個行業的申贖中去看,就會發現完全是‘拆東墻補西墻’的遊戲。銀行的客戶經理為了完成指標提取費用,會勸説一些老基民贖回手頭基金去購買新發基金,結果整個行業的規模在幾千億新基金募集量的注入下不增反降。而這個遊戲,今年還在繼續。”某市場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最難以接受的是,銷售新規實施後,費用都被銀行總行收走,基層人員沒有了激勵,工作顯然不賣力了。這是今年新基金銷售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銀行業對基金業的壟斷正在展現其負面效應——效率低下。業內人士指出,基金業若想擺脫目前的困局,需要找到突破銀行壟斷的辦法,而現階段,顯然難以看到希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