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儲蓄多不分紅 誰來給“鐵公雞”拔拔毛?

2009-09-03 10:40     來源:文匯報     編輯:肖燕
  國務院常務會議昨天決定,在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並對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讓老百姓鬆開緊捂的“錢袋子”、擴大居民消費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也成為世界經濟研究的新興課題。日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了一份針對中國消費的專題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居民消費對GDP的貢獻度已從1990年的51%下滑至2008年的35%,與此同時,企業儲蓄佔國民儲蓄比重持續上升的問題引起關注。

  中國人並非不消費

  自去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一些西方學者把中國人不肯消費作為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原因。然而,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2007年就已成為全球第五大個人消費市場。報告預計,中國居民消費還將以年均逾8%的幅度增長至2020年,並使中國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消費國。8%的消費增速已和我國GDP增速相當,而且遠遠高於發達經濟體2%左右的增速。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日前撰文指出,中國的居民儲蓄率過去15年來相當穩定,一直在27%到30%左右。這一數據表明,中國人並沒有變得更“吝嗇”。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央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在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領域推出多項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消費預期、促進了居民消費。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8711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

  增速並不慢的居民消費表明,要靠拉動居民消費實現經濟增長,除了進一步改善消費預期、降低居民儲蓄率,仍有其他因素值得關注。

  企業儲蓄快速上升

  麥肯錫報告指出,從1995年到2007年,中國國民儲蓄率已從38%上升到50%。不過,是企業儲蓄而不是居民儲蓄,對推升這一指標作用更明顯。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公開演講中也透露,中國家庭儲蓄佔GDP的比重多年來一直都穩定在20%左右,但企業儲蓄佔比已由1992年的11.3%升至2007年的22.9%。

  如果説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那麼從儲蓄上就可以看出這些馬兒車吃的“草料”夠不夠。現在消費這匹馬雖然已經盡力在跑,卻由於吃的“草料”不夠,難免落在後面拖後腿。企業儲蓄已成為我國投資、消費平衡中日益重要的因素。企業儲蓄的快速增加,一方面意味著企業經營的改善和現金的充裕,但在另一方面,充裕的資金也降低了投資門檻,成為企業投資衝動的財務基礎。今年以來,水泥、鋼鐵等行業盲目擴張、産能過剩問題日益明顯,令人擔憂。

  給“鐵公雞”拔拔毛

  與企業儲蓄持續增加形成對比的是,知名上市公司裏基層職工收入不及高管的百分之一,上市公司常年不分紅,寧可做“鐵公雞”。有統計顯示,A股市場有496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以上不分紅。周小川坦承,公司部門的利潤較高,緣于股權分佈結構,廣大勞動者只分享到較少的公司利潤。樊綱認為,面對我國企業儲蓄大幅度增長的局面,關鍵問題是如何使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或未分配收入,轉移到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去。

  從政策措施來看,我國在促使企業分享發展成果方面已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首先,今年6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辦法,要求在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周小川直言這方面的步子還應邁得更大,讓公眾分享公司部門的高收益。

  其次,證監會在去年8月修改規定,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門檻由年均分紅20%提高到30%。不過,這個政策對不需要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約束力很小,在促進上市公司分紅方面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表示,將以工資集體協商為重點,推動生産經營正常的企業重點就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準和增長幅度開展集體協商。這些政策能否取得實效,仍然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