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連城6月17日電 (張金川)17日上午,海峽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研討會在“客家祖地”福建連城舉行。參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大陸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産,目前已有1219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和1986位傳承人列入名錄。文化部也已批准設立了1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對文化遺産進行整體性保護。
“非遺文化是以人作為載體,人人都是文化遺産的主人,沒有人就沒有非遺文化,全民都要承擔著保護和傳承的歷史責任。”國家文化部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説,在實踐非物質文化保護的過程中,必須特別關注整體性保護原則,堅持整體性原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必然方向。
臺灣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劉鳳錦説,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産物,是寶貴財富與精神動力。臺灣500萬客家人中,有不少祖籍是在龍岩,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弘揚客家文化,有利於增強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和團結,共同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發展。
在客家節慶中,只要有熱鬧歡騰的民俗遊藝表演,客家人都會舉辦舞龍活動。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秘書長邱英政建議,連城的遊大龍與臺灣苗栗磅龍民俗活動,都是有龍,可借鑒臺灣的經驗,將連城遊大龍節慶習俗與文化景觀加以結合,以傳統為出發點、融入新的創新元素,給大眾對遊大龍及客家文化有新的體驗和認識,也必將為連城帶來新的商機。
福建已開展客家祖地文化生態保護建設十大項目,各地重金打造客家文化中心。在客家祖地閩西,連城投資4800萬元人民幣建設冠豸山客家文化公園;長汀投資2.5億元建設世界客家首府博物館和客家母親緣廣場;武平完成投資4.39億元,建立閩粵贛邊客家文化生態城;永定投資4.6億元建立海峽客家文化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