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論壇 | 部落格
官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台灣網專稿 | 主題論壇 | 論壇城市 |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四屆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評論反應第五屆

《海峽論壇五年憶》之二:心手相連 海闊天空

時間:2013-06-19 09:49   來源:台灣網

《海峽論壇五年憶》之二:心手相連 海闊天空

  海峽論壇走過的5年,是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逐漸成為兩岸關係中最具活力部分的5年。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説過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兩岸的經貿合作就像是手攜手,文化交流則是心連心,雙方應該深化互信基礎,促進經貿文化交流,讓手牽得更緊,心連得更近。有媒體這樣評價海峽論壇:百姓同樂、基層互動、民意匯聚,對話消除隔閡,溝通增進了解,交流促進合作——儼然就是對吳伯雄那句話的最好詮釋。5屆海峽論壇,經貿、文化等交流合作碩果纍纍,同時帶給了兩岸人民相知、相親的感懷,或許,這才是海峽論壇最最寶貴的財富。

  經貿合作:“手攜手”帶來沉甸甸的實惠

  2009年,在業已恢復兩會協商、創建國共論壇兩大平臺後,兩岸有關方面仍然積極打造海峽論壇,是因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是兩會與兩黨的事,更是需要大陸13億人民與臺灣2300萬同胞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5年來,海峽論壇寓經貿合作於民間交流之中,兩岸互扶互助走過了國際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刻,實現了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為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

  臺灣縣市推介會、兩岸金融論壇、兩岸共同家園論壇、海峽物流論壇、兩岸公益論壇……一個個對口的活動,給兩岸民眾打開了彼此了解的窗口——兩岸經貿合作是歷屆海峽論壇的重頭戲,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帶給兩岸民眾沉甸甸的“實惠”。民生,從來都是海峽論壇的題中應有之義;5年以來,每一屆海峽論壇,都是一次派發惠民大禮包的歡樂聚會。

  2009年,首屆論壇發佈8項惠臺新政,意味著陸資入島將取得實際進展、更多的臺灣産品可以進入大陸市場、臺企將得以分享大陸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利好、大陸游客將給臺灣帶來近1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兩岸民間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序幕,自此徐徐拉開。

  2010年,ECFA黃金元年,臺灣各界都深感兩岸交流影響之重。第二屆海峽論壇上,大陸出臺了包括鼓勵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簡化審批手續、幫助融資貸款等方面改進服務的政策,在擴大農産品採購和赴臺旅遊、擴大就業、考證辦證、技能鑒定、方便就醫、支援置産、便捷往來等方面創造條件。 

  2011年,第三屆論壇公佈的惠臺措施更多,旅遊、航空、入出境、海西和平潭規劃等諸多方面都有涉及;這一年,赴臺個人遊開放,臺灣夜生活的活色生香被拉到了廈門人的家門口。

  2012年,第四屆論壇又發佈8個方面對臺惠民新舉措,涵蓋臺胞在大陸就業和大陸居民赴臺遊、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進口臺灣大米以及促進兩岸教育、科技合作等。

  2013年,第五屆論壇更是密集出臺了31項對臺惠民新政,內容廣泛涉及兩岸人員往來、赴臺旅遊、就業、基層調解、文化交流、版權交易、兩岸直航、臺企融資等多個領域,無疑將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前邁進。 

  5年來,海峽論壇“坐而論道”取得的共識催生了一系列惠及兩岸民眾的政策和措施出臺,為兩岸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而這些舉措的迅速落實兌現,也讓臺灣民眾覺得“大陸説到做到,令人佩服,很願意參加這樣一個活動”。

  文化交流:“心連心”共揚中華文化

  從2009年第一屆海峽論壇開始,兩岸同胞已經習慣了每年初夏的這場相聚,從最開始的探討合作、互利雙贏,到如今人們期待的已不僅僅是惠臺措施的發佈,更多的是親朋好友間話家常、聊工作、談人生的聚會。

  5年來,一場場呈現兩岸文緣一脈相承的文化交流活動亮相海峽論壇:海峽影視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聯誼交流會、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與合作研討會、武夷山朱子文化節……同受中華文化哺育、同為中華兒女的兩岸人,融洽親如一家的同胞感情、一脈相承的民族認同,在海峽論壇的舞臺上,順理成章、渾然天成。

  兩岸文化交流中,信仰效應成為最亮眼的一環。鄭成功文化節、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媽祖文化活動周等等不一而足,而回顧歷屆海峽論壇亦會發現,每一屆開幕前為論壇“暖身助勢”的,正是這些凸顯閩臺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這些具有強烈時代感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活動,以鄉音鄉情喚起兩岸同胞共同的美好記憶,拉近了彼此心靈的距離。中華姓氏文化研究會執行長鄭榮瑞就曾説過:海峽論壇舉辦的眾多民間交流活動,讓兩岸炎黃子孫有了充分交流的平臺,追溯共同的姓氏淵源,不僅延續了炎黃始祖血脈,而且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十分有意義。

  擴大文化交流,讓兩岸中國人共同傳承和弘揚共有的中華文化,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是海峽論壇5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就像每屆論壇開幕晚會上懸挂的“中華情 海峽緣”幾字大字蘊含的意義一樣,中華文化承載了兩岸民眾太多的情感。

  有交流,就有希望

  面積8萬平方公里的臺灣海峽水域,曾經是大陸赴臺墾荒的先輩們談之色變的“黑水溝”,就算是數十年前,這裡游動的也不是正常往來的貨輪與客船,而是人民解放軍的偵察兵和臺軍的“蛙人”。如今硝煙散去,鑄劍為犁。海峽論壇會標裏那個取形于漢代畫像磚“兩人對坐論道”的“海”字,每年都在臺灣海峽的西岸,見證一場兩岸草根間暢論交流合作、共敘親情友情的盛大聚會。

  回顧每一屆海峽論壇,都既有“論”也有“談”,既可發表高見,也可洽談生意,既能懇親交友,也可看戲旅遊、尋根進香,比武健身……所有活動由兩岸同胞共同參與,雙向互動,臺島來客,閩地鄉音,交流帶來的融洽令人沉醉。也許,第一屆時我們還很陌生,今天卻已變成老朋友。5屆海峽論壇不斷地告訴我們:只要有交流,就有希望;只要敞開懷抱相互接觸,就能消除誤會與隔閡。

  2013年6月16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第五屆海峽論壇上表示,我們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前來旅遊觀光、交流參訪,“即使是那些曾經支援過、追隨過、從事過‘臺獨’的人,只要他們有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我們也歡迎他們來大陸走走看看。”這不禁讓人回憶起:第二屆海峽論壇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出現了民進黨人士的身影,比如民進黨內的阿嬤級人物許榮淑,讓我們領略了一個臺灣南部老太太的風采;還有另一個敢公開身份的民進黨人——彰化市長邱建富,他説“只有讓更多臺灣人參與,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邱建富沒有食言,第二年海峽論壇,他帶來了350人的交流團。

  主辦方將海峽論壇定位為四大平臺:兩岸民間交流的平臺、兩岸經貿合作的平臺、兩岸合作交流研討的平臺、兩岸合作交流樞紐的平臺,是因為他們知道,兩岸溝通交流的真正推手,不是政客,而是普通百姓。5年間,兩岸民眾在“大交流”的時代背景和方針鼓舞下,你來我往,絡繹于途;5年間,海峽論壇以它的歷程不斷訴説: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只要肯交流,就會迎來海闊天空。(台灣網 趙靜)


分享到:
編輯:郭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