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九屆 > 主題論壇 > 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

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側記

時間:2017年06月28日 14:28:00來源:團結報

  少長鹹集 各有所得

  ——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側記

res01_attpic_brief

  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也吸引了一批臺灣年輕人參加,這是他們在龍岩市湖坑鎮南江村梯級水壩前自拍。

  6月19日至20日的福建龍岩,這處客家祖地,比往日更顯繁忙一些。第九屆海峽論壇有兩場活動在這裡舉行,其一即是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

  交流會既有主旨發言環節的分享,又有現場實地考察交流的生動,更有“加班”舉辦兩岸農業項目對接會的“務實”。

  在參加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的200多位兩岸嘉賓中,記者發現他們中既有六十七歲的“老農民”,也有二三十歲的青年農民或農業相關人員。而這些年輕人大多是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

  從2012年誕生到今年,經過6屆的積累,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愈加成熟和務實,同時也在不斷呈現出新的風景。

  交流會來了一批年輕人

  “各位有沒有想,今天早上吃的米谷是哪種的,昨晚吃的番茄是用哪塊土壤種的。”6月19日上午,在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主旨發言環節,臺灣幸福良食創始人、臺南市青年農民聯誼會會長劉育承的發言,一開場就引起了大家注意。

  這位耕種著4500畝土地、33歲的臺灣農民向與會者分享了他事業的一小部分——“食農教育”,即現場教學讓小孩學習農業知識,並從中體會到快樂。據民革中央聯絡部有關介紹,劉育承是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自2012年舉辦以來,登臺演講的最年輕嘉賓。

  不少嘉賓表示,希望這麼棒的食農教育有機會在大陸落地,造福兩岸同胞。

  劉育承的朋友、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發起人李偉國表示,海峽論壇有很多分論壇主題圍繞青年,但不同世代之間交集少。“在傳統製造業、農業主題上,青年雖然資歷淺,從事的人也不多,但要給他們舞臺,産業才能看到希望。”

  李偉國説,這是他是第一次參與海峽論壇,第一次自己組團進行兩岸經貿對接,第一次與臺灣草根性人士一同參與交流。“收穫比預期大得多,特別是跟草根性大哥大姐互動,原以為格格不入,沒想到他們看到我們就像看到稀有動物一樣新奇,我們年紀跟他們兒子甚至孫子一樣,他們跟自己小孩溝通有鴻溝,與我們聊起天來反而親近。”

  在臺灣青年嘉賓吳詩涵看來,在交流會期間舉辦的兩岸農業項目對接會議收穫比較大。“在很短的時間內聽完大家的彙報,可以發現大陸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農作物都不太相同,但是到了現代科技發展的社會,都是期待往自動化、精緻特色農業發展,要處理的議題包含化肥污染、農産供需不平衡與缺乏加工技術等。”

  “常聽人家説,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這次我以一個臺灣人的身份來參加海峽兩岸論壇,我覺得大陸人也挺美的,讓短短的兩天交流充滿美好的回憶與感謝。”吳詩涵説。

  活動越來越“實”

  6月19日上午11:30嘉賓主旨報告結束,下午2點半就集體乘坐大巴車去現場考察。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的參會嘉賓度過了繁忙的一天。

  嘉賓們來到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的兩個村,賴邦村和培斜村,考察了小池鎮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和培斜村節水灌溉工程水利項目。

  小池鎮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是福建省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試點項目之一。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深潭淺灘修復、修復河床、護岸改造、堤頂路面改造、生態親水、灘地保護和生態緩衝帶。培斜村節水灌溉工程水利項目的建設目標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完善小型農田基礎設施,實現農田“旱能灌、澇能排”,改善農民的生活生産條件。

  這樣的實地考察讓中華農業暨水利發展協會組長謝敏怡頗為讚賞。從2012年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創辦以來,謝敏怡每年都來參加活動。從最初的只是會場上的分享,到現在水利項目的實地考察,她説活動逐年在進步,我們期待交流會取得越來越多的實效。

  考察的過程也是交流的過程。李偉國説,這次考察美麗鄉村、節水灌溉工程水利等項目時,也與各地代表、臺灣參與者有很多互動交流,比在論壇上純聽分享來的更有收穫。

  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民革湖北省委會主委王紅玲表示,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很務實,活動具有專業性,涵蓋了“三農”各方面。今年,臺灣嘉賓報告,契合了大陸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要求,讓她收穫很大。

  “一直期待交流會的到來,特別期待臺灣嘉賓分享臺灣農業資訊、經驗和發展趨勢。”王紅玲表示,目前大陸推行的農業發展方向為臺灣朋友來大陸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機遇。

  “意外的尋根之旅”

  6月20日,參加兩岸鄉村農田水利建設交流會的兩岸嘉賓考察了龍岩市永定湖坑鎮南江村、洪坑土樓民俗村,來了一場客家文化體驗式交流。

  在南江村,當地村民表演了客家歌舞,引得臺灣嘉賓不由得參與其中。“我們去考察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南江村時,原本只有當地村民準備的歌曲舞蹈,到後來變成臺灣的大哥大姐帶動唱跳,客家山歌、綠島小夜曲,這種‘都是一家人’的感動,是此次論壇最美的畫面。”活動結束後,臺灣青年李偉國回憶説。

  福建土樓之行,讓身為客家人的李偉國收穫了“意外的尋根之旅”。

  “聽到當地居民説蓋一棟土樓需要近百年,令人感嘆前人的智慧與毅力。海峽論壇已成功舉辦九屆,這是兩岸許許多多人的心血結晶,在這得來不易的寶貴基礎上,希望自己也能成為貢獻者,為兩岸發展盡份心力。”李偉國表示。

  福建土樓也讓臺灣青年吳詩涵感想頗多:“蓋一座土樓要幾十年到上百年,完成一件偉大的工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雖然我們準備不如其他前輩充分,也還不知未來明確的路在哪,但我們相信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努力往前走,一定能在促進兩岸青年經貿交流與發展上有所作為。”(記者 萬李娜)

【編輯 趙苗青】
論壇資料

論壇日曆(6.17-6.23)活動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