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6月19日電 題:便利措施頻出 臺胞切身感受到大陸真誠善意
新華社記者 劉歡 黃鵬飛
“二十多年前,我就開始到大陸參加學術交流,這麼多年來,兩岸來往越來越便利,生活已經沒有任何不同了。”近日在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黃宗煌如是説。
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第九屆海峽論壇正于福建廈門舉行,來自臺灣各地的8000余名嘉賓參加了不同主題的交流活動。論壇內外,大陸不斷推陳出新的惠臺便民政策措施成為了兩岸民眾尤為關心的話題。
在大陸就業的臺灣居民將享有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權利;在大陸居住、就業和就學的臺灣居民可參加社會保險;銀行業將改進臺胞小額信用卡服務;符合條件的大陸高校臺灣應屆畢業生,將可以獲發《就業協議書》和報到證……
在本月14日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近期大陸有關部門陸續公佈了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的多項便利政策措施。
“5年前,我在北京跑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銀行,想辦一張信用卡都很難,3年前,我再次嘗試仍是失敗。今年6月8日,我在網上申請工行信用卡,13日就審核通過了。”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説,近年來大陸陸續出臺不少便利臺胞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令人印象深刻。
“從前年的卡式臺胞證頒發,到現在不斷更新的就學、就業便利政策,我們看見大陸的確是在為臺胞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臺灣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彩媚經常往返于兩岸,組織不同學校的青年學生開展交流互訪。在她看來,如今臺胞在大陸學習和就業越來越便利,真的能讓人感受到“兩岸一家親”。
林彩媚表示,自己每年都會帶幾十名臺灣學生到大陸訪問,看到大陸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臺灣青年提供了週到的創業指導服務,這些景象令人振奮。“這為臺灣學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選擇,到大陸工作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近年來,兩岸民間交流越來越密切。在許多臺胞眼裏,大陸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社會開放日新月異,兩岸之間不再是“隔海相望”,民眾彼此“你來我往”已成常態。
來自新北市的市民許宸傑已經連續4年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他帶了年近八旬的父親許邦彥和13歲的兒子許秉綸一起參加“同名村”交流活動,並到泉州、廈門等地體驗地道的閩南美食。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的父親是最早返鄉尋根的一批人,九十年代時,我到了福建中醫學院讀書。以後,我還要經常帶著我的孩子到大陸來。”許宸傑説,現在大陸變得越來越開放、包容,兩岸往來不再是難事,未來年輕一代的交流增多,必將擁有更多更豐富的“共同記憶”。
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林子凱表示,如今大陸方面針對臺胞旅遊、學習和就業等需求都出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便利措施,讓臺胞在大陸過得更加安心、舒心,對未來前景更具信心。“這無疑會吸引更多臺灣人到大陸生活,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走向更深層次。”林子凱説。
在海峽論壇期間,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多個活動中和臺灣青年進行了見面交流。張志軍表示,希望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學習、生活和工作,都能夠享受同大陸居民基本相同的待遇。大陸將繼續研究出臺便利臺灣青年人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措施,讓“就業領域更加寬泛、門檻更低,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