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十六屆 > 論壇播報

更多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美好姻緣——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側記

時間:2024年06月16日 00:02: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廈門6月15日電(記者吳劍鋒、周義)那些穿越海峽的牽手,都藏著什麼樣的愛情故事?

  “有看見思慕的人,惦在阮夢中,難分難離……”在6月15日召開的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現場,臺胞熊天平和愛人楊洋有感而發,用一首閩南語歌曲《思慕的人》唱出綿綿深情。

  一個是才華橫溢的臺灣藝人,一個是熱情奔放的北方妹子,兩人相識于2003年北京的春天。“我們在朋友的宴請中初次見面。當時租房子搞創作,厚著臉皮找她幫忙搬家,覺得這個女孩很大方、大氣,所以對她的印象非常好。”回憶點滴,熊天平帶著一臉甜蜜。

  2005年,對音樂共同的熱愛讓兩人彼此牽手。“婚禮前一天,他的家人怕他跟我來北京,我的家人怕我跟他去臺灣,雙方父母都放不下。”兩人的情感歷程,楊洋歷歷在目,“當時我就跟媽媽説,兩岸間一定可以自由往來,自由戀愛!”

  “兩岸配”,能過得幸福嗎?——這是楊洋媽媽當年心中最大的疑慮。沒想到轉眼間,兩人已攜手走過十九個春秋,也成為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的“十二屆元老”。

  “成長環境的差異難免會讓婚姻産生摩擦,音樂是最好的‘潤滑劑’。”楊洋説,丈夫擅長細膩的情歌,她擅長粗獷的“大歌”,兩人琴瑟和鳴,在音樂裏尋找共同的熱愛與歸屬。

  此次論壇是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共有來自兩岸的200多位婚姻當事人代表、服務機構代表、專家學者代表參加。論壇上,兩岸嘉賓圍繞家庭、家教、家風分享自己雙向奔赴的故事。

  今年是臺胞陳曉文“登陸”的第22個年頭,在這片土地,她找到了自己的“根”。

  “70多年前,爺爺奶奶各自從蘇州去往臺灣,在那裏成家立業。雖然身處異鄉,但他們時常提起蘇州的古老街巷和精緻園林,家鄉始終是他們魂牽夢繞的遠方。”論壇上,陳曉文告訴記者。

  2002年,陳曉文回到蘇州尋根。在這裡,她見到了課本中的寒山寺,聽到熟悉的吳儂軟語,也嘗到奶奶唸唸不忘的蘇式甜口菜肴。也正是在這裡,她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與一名蘇州小夥步入婚姻殿堂,婚後十年,夫妻兒女雙全,過得幸福美滿。

  如今,陳曉文是蘇州市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副會長。這些年,隨著兩岸民間交流走親走近,她見證了越來越多兩岸青年喜結連理。

  “以前多是大陸女生嫁到寶島,現在更多的是臺灣女生奔赴大陸。”陳曉文説,每逢傳統節日,協會會組織兩岸家庭舉行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喜慶的氛圍中感受兩岸同文同種的血脈情深。

  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有超40萬個兩岸婚姻家庭。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閩臺兩岸同胞超12萬對喜結連理,佔全國兩岸婚姻總量近三分之一,是兩岸婚姻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省份。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婚姻家庭作為連接兩岸同胞最天然、最親密的紐帶,一直是傳承中華民族根脈、傳播兩岸愛情親情、傳遞和平發展信念的重要力量。”福建省民政廳黨組書記陸菁説,福建省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致力於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積極服務兩岸婚姻家庭,真誠為兩岸婚姻家庭辦實事、辦好事,傳遞兩岸婚姻家庭正能量。

  

  

  

  

【編輯 黃曉迪】
論壇資料